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國將更堅決阻礙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05 00:29:57  


歐盟“外交部長”阿什頓稱“歐盟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已經成為中歐進一步發展外交和安全合作關係的主要障礙”。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環球網文章:2011年新年伊始,歐盟頻頻傳出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聲音。

  最開始是歐盟首位“外交部長”阿什頓在歐盟首腦會議上提交報告,稱“歐盟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已經成為中歐進一步發展外交和安全合作關係的主要障礙”。而這一次對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最為積極的國家是西班牙,西班牙外交大臣安吉爾.莫拉蒂諾斯表示,“西班牙正在權衡對華武器禁運的利弊,現在是歐盟再次考慮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的時候了”。

  這些言辭使人們不禁回想起在2005年前後,歐盟第一次提出要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時的情形。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歐盟為何再次發出這樣的聲音?這又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真正解決這一歷史問題的症結又在哪裡?

  歐盟對華軍售禁令從何而來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持續了40多年的冷戰突然結束。劇變來勢汹汹,西方國家企圖把“和平演變”的勝利果實擴展到亞洲。1989年,在美國宣布停止一切對華政府間和民間的軍品銷售後,歐洲國家也採取了與美國相同的立場,歐共體在1989年6月26日召開的馬德里首腦會議上,決定採取中斷共同體成員國同中國的軍事合作,減少文化、科技合作項目,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等六項措施。這些行為導致中國同歐共體的關係嚴重倒退,原有的中歐軍售也隨即終止。

  歐盟的對華武器禁運,從其產生背景和直接原因來看,是歐洲國家冷戰思維的產物,是對中國的政治歧視。正如中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曾明確指出的那樣,“中國堅定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不需要,實際上也沒有錢買那麼多價格很高、對我們也沒什麼用的武器。我們只是認為,維持這樣一個早就過時的、毫無益處的武器禁令,同中國與歐盟之間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很不相稱。說得更簡單一點,我們所反對的是政治歧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