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台灣地區“新聞局長”、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鍾琴(女)在研討會做了主旨演講並回答了與會者的提問(中評社記者 宋楷文) |
中評社洛杉磯2月10日電(記者 宋楷文)美國拜登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出“既競爭又合作”的趨勢,拜登說中美未來有“極端競爭”,但非衝突。他的政府將更加關注國際規則。
未來四年中美關係合作與競爭將是主流嗎?為此,海外中國國民黨聯盟日前召集了一次視頻研討會。探討拜登新政府執政下的中美關係發展與台灣問題。
前台灣地區“新聞局長”、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鍾琴(女)等在研討會做了主旨演講並回答了與會者的提問。
鍾琴演講主要內容如下:
今天我們談這個題目,我想從一個基本點來探討:國際政治勢力的移轉,最根本的還是“實力原則”。因此,美、中未來關係的展望,就要看到底美、中兩國目前各自處在哪個位置。
我認為美國拜登政府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國內經濟的問題。先看美國的貿易帳,美國的貿易逆差長期持續擴大,絲毫沒有解決或緩和的跡象。而在這次疫情衝擊之下,國內的失業率不斷攀升,已經到了10%以上,未來的半年一年之間,失業的狀況是否能輕鬆的解決是一個大問號,這是拜登政府的很大的挑戰。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國家債務嚴重超標,為了要舒緩疫情,拜登政府近期打算祭出1.9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另外在未來四年內又打算在清潔能源的發展上投資2兆美元,在未來的10年,還要做1.3兆美元的基礎建設,這樣加一加,就有5兆多新的赤字債務產生,再加上過去已經存在的累積赤字,眼看的就是超過10兆美元的國家債務。如此龐大的國家債務,依據過去的經驗將會透過量化寬鬆,轉嫁到其他各國來承擔。未來在多邊的協商下,還可不可能繼續維持這個狀況?此外,美國的移民政策、族群問題、貧富差距也不斷擴大,反映出他的稅制是相當失衡的狀態;再加上民主黨拜登現在主政,又主張要繼續調整基本工資到25美元每個小時,以這樣的基本工資水準,美國又要如何與其他國家在傳統產業上競爭?因此,在疫情之後,美國長期深受糾纏的國內經濟問題並不易解,其國力繼續緩慢下行的機率還是很高的。尤其在面對處理經濟問題之前,首先必須要控制住現在非常猖獗的疫情,因此在可見的未來,例如一年之內,美國經濟實力恐怕無法複原到疫情前的水準。
如果我們從一個基本的架構來思考,我記得在2011年左右,美國有位智庫學者Arvind Subramanian 寫了一本書叫《ECLIPSE: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DOMINANCE》也就是說,美國會不會面臨一種生活在中國強勢主導的陰影下的世界秩序,也就是所謂大國崛起、國際政治勢力版圖移轉的問題。我覺得這本書提出的一些基本概念,頗值得玩味和參考。作者從過去兩百多年的世界發展歷史,檢視了軍事、科技、教育、人才、經濟等多項指標,觀察所謂大國崛起的現象。作者發現,繼英國在全球引領風騷100年後,美國接續崛起,到目前也約走了100年;作者進一步探討:若以同樣的指標來看中國大陸,是不是也可能以同樣的模式來崛起?綜合過去200多年主要國家各項指標評比的結果,作者發現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三個指標:一是GDP量體,第二是貿易總量,第三就是外部金融實力(以我們最熟悉的美國情況來講,就是它的貨幣全球發行權)。在早期英國引領風騷的年代,主要是透過它的殖民主義,以軍事支撐的貿易霸權主義稱霸了世界,成為日不落帝國。美國崛起以後,尤其是二戰以後,美國主導重建戰後世界秩序,建立了很多國際的組織,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GATT以及後來的WTO,透過著這些國際組織,整合領導全球各國推動貿易自由化、降低關稅和非關稅障礙,乃至投資的自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