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缺乏民族認知 利比亞道阻且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0 00:59:02  


利比亞人民歡欣鼓舞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關於利比亞上周末的選舉,無論是局內還是局外人都容易因此而變得頭腦發熱。對於那些身居利比亞國內的人來說,他們通過鳴笛以及揮舞沾上了墨汁的手指來表達自己的熱情;而對於那些身居利比亞境外的人來說,奧巴馬總統恭維利比亞人這是“向民主非凡轉型過程中的又一個里程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評論稱利比亞的候選人們在進行選舉時有著“和平以及民主的精神”。

  然而,美國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文指出,基於利比亞民眾對選舉條款所持的爭議,以及因這種爭議所引發的波折,或許在這種情況下仍舊能將選舉舉辦起來這才是確實值得慶賀的事情。對選舉的暴力阻礙凸顯出來的首要不滿則是對各地區議會議席分配的異議,而利比亞西部的昔蘭尼加人(Cyrenaica)對自己得到的議席數量尤其感到不滿。

  這樣的情形倒是提醒了人們,在這樣的一個由帝國時期的不同省份拼接而成的國家,所謂民族團結的概念是多麼的脆弱。當年從意大利手裡奪得獨立還不到二十年的利比亞,又因一場軍事政變陷入了長達四十餘年的,高度個人、機構破壞型的卡扎菲統治。利比亞也從而未能獲得足夠的時間與經驗,去發展出一種穩固的民族性認知。
 
  西方媒體早前對非官方選舉結果的報道被當做了測量非伊斯蘭主義者與伊斯蘭主義者競選表現的常用標尺,但對於檢視最終結果來說,這並不是很有用。造成這一局面的部分原因是對利比亞這一領域的預期並不能與一個穩定民主國家的預期相提並論,甚至這期間還會有對美國利益的支持摻雜在內。然而就算單單只就利比亞選舉而言,這些報道依舊是作用不大,因為大量的新生利比亞政黨在競選時並沒有對是否在公共生活中支持伊斯蘭教一事在角色上有所分野。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