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父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4 16:08:26  


在租住的宿舍房裡,韓培印給兒子韓勝利生活費
  打從2002年開始,陝西農民韓培印的人生都匯聚在一個巴掌大的筆記本上。他在上面寫下顔色不一、密密麻麻的字:有時候回憶自己的父親,“為了我們六七個兒女費盡千辛萬苦”;有時候又文縐縐地給自己租住的小屋編一幅對聯,“智慧能開多彩花,勞動能結幸福果”。

  更多的時候,他的文字是寫給自己的兒子韓勝利的。9年前,當勝利考上西安的大學,成為全村第一個大學生的時候,這個瘦弱、文靜的兒子,簡直成了他最大的驕傲。

  他堅信兒子用不了多久就會“出人頭地”。因此,為了幫兒子凑出大學需要的學費和生活費,他賣掉了家里值錢的東西,又和兒子一起來到西安,在49歲那年,變成了一名農民工。

  一個偶然的機會,導演李軍虎遇到了這位典型的“中國式父親”,並把他的故事拍成了一部時長47分鐘的紀錄片。有人評價說,這部名叫《父親》的紀錄片“像片中所拍的韓培印一樣樸實、誠懇”。在2009年的第二屆香港華語紀錄片節上,它還獲得了最佳短片大獎。

  可現實里的父親卻沒有同樣的好運。當兒子大學畢業,作為父親似乎終於可以停止奮鬥坐下享受的時候,他卻吃驚地發現,大學畢業的兒子每月工資根本沒辦法還掉之前欠下的債——兒子的收入甚至還比不上當農民工的老韓自己。

  “我現在覺得上大學也沒什麼用,是不是?”韓培印說。曾經籠罩在他面頰上那種驕傲的神色不見了,這位58歲的農民盯著屋頂的牆角,皺著眉頭,很久沒說一句話。

  大家都覺得上了大學肯定有出息,有前途

  “勝利我兒,如今你也上了大學……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學習,前途是光明的。”

  小小的本子已經泛黃了,黑色的封皮也卷了起來。剛到西安的時候,韓培印就買了這個本子。他在上面記錄電話號碼、記錄借錢還錢的賬目,也會寫下一些準備跟兒子“談談人生”的內容。

  那些內容大多與夢想有關。當他知道兒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學、而且選擇了“熱門”的通信工程專業時,夢想就伴隨著驕傲一起降臨到這個陝西農村的家庭里。

  “大家都覺得上了大學肯定有出息,有前途。”老韓說。

  他並不知道,2002這一年,全國高校展開了第四次大規模擴招,共有320萬名考生進入大學——這一數字幾乎是1998年擴招前的三倍。他只是為自己的兒子自豪,畢竟,這是村里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