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金管局憂歐債加劇港衰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7 10:53:12  


  中評社香港12月17日電/金管局《季報》刊發專題文章,評估來自美國及歐元區(G2經濟體系)的重大衝擊對香港經濟造成的潛在影響。該文章指出,歐洲主權債務問題若擴散為全球金融危機,其有關衝擊將通過各種金融渠道被擴大,加劇香港經濟衰退。

  香港文匯報報道,境外投資者爭相撤出本港市場的風險仍然存在。分析指,投資者對歐洲主權債務問題的憂慮加深,已促使亞洲及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系的股票市場在8月至11月間急挫,正是警告若歐洲問題演變為全面金融危機,或觸發的資金流向逆轉的可能。例如資金從港元市場流走、境外銀行抽調資金回國,以及信貸風險溢價上升等,都有可能對本地信貸狀況(即資金成本及信貸供應)造成不利影響。

  資金成本增 信貸供應減

  該文章指出,若資金流向突然逆轉,港元同業拆息可能會上升,而港元存款基礎亦可能會收縮,繼而引致零售利息成本上升。然而,內文強調,多年來推出的各項加強貨幣發行局運作架構的技術性優化措施會確保銀行同業市場的運作保持暢順。

  另一方面,在本國蒙受重大虧損的歐洲銀行可能會減少其跨境資金供應(包括香港),以保存流動資金及盡量減少對總行業務的干擾。歐洲銀行抽調資金方法可能是在香港出售資產、不把到期債務續期或削減信貸額度。雖然香港銀行體系的淨對外債權人地位,以及金管局採取的監管措施都能減低假若歐洲銀行撤資對本港銀行體系的資金成本造成的影響,但一旦影響觸及本地信貸供應,本港家庭及企業面對的借款條件有可能惡化。

  此外,在全球危機中,推高資金成本的渠道往往是全球銀行體系的交易對手風險急升,這種情況會使銀行減低槓桿比率的壓力增加。同時,在不利的經濟環境中,銀行可能因信貸風險溢價上升而收緊貸款條件。例如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香港銀行減低貸款風險承擔,並收緊信貸額及條款以保存資金及資產負債實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