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外網評:中俄貿易額增長為何“難能可貴”
http://www.CRNTT.com   2020-04-18 12:19:40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海外網評:中俄貿易額增長為何“難能可貴”

  來源:海外網  作者 戴尚昀(海外網評論員)

  4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時強調,今年第一季度,中俄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3.4%,這在世界經濟整體下行背景下尤其難能可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形勢嚴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14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長將萎縮3%,這將是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全球第一次面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同時進入衰退。在此背景下,美國《外交學人》雜志就刊文認為,中俄經貿關系也不能幸免,并斷言疫情下兩國間的邊境禁令將損害兩國的經貿往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俄第一季度雙邊貿易額何以“逆勢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郭曉瓊認為,從中俄在全球雙邊貿易中的“一枝獨秀”可以看出,雙邊貿易的質量不斷提高,中俄經貿合作向好趨勢并未被疫情改變。

  中俄雙邊貿易額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兩國能源合作,特別是新啓動的中俄東綫天然氣管道和“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莫斯科時報》表示,因為需求下降,全球油價下跌,俄羅斯經濟受到打擊,但數據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俄羅斯對華原油出口并未下降。2019年12月,中俄東綫天然氣管道正式開通。這是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向經貿領域推進的又一成果,也直接帶動了中俄雙邊貿易額的增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