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盛九元:論ECFA的推進與深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2:51:01


 
  三、兩岸經濟合作的量化分析

  (一)兩岸經濟合作的量化分析

  為更直觀的反映兩岸經濟合作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文章引述四種數量模型來進行相關度量化分析。

  1、通過聯接模型(Project Link)從商品貿易方面分析台灣經濟對大陸經濟的依存度。為更準確的反映兩岸經貿往來的實際情況,還在貿易聯接的基礎上引入了資本聯接。經測算,1992—1998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6.4%,對台灣同期GDP年均增長率的拉動作用為0.7個百分點(名義增長率,以美元當年價格計算),貢獻率達17%,成為僅次於消費增長的GDP第二大構成要素。

  2、以現有統計數據,以貿易和投資為變量,分別計算投資和貿易對兩岸各自產生的利益。結果顯示,兩岸經貿往來對兩岸的經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相互依賴已成為兩岸經貿往來的基本特征,但是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要明顯高於大陸對台灣的經濟依存度,差別大概在2.36—3.26%和2.63—3.53%。

  3、採用向量自回歸(VAR)建模方法分析了台商投資、兩岸貿易與兩岸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因果關係。計算的取值範圍為1989—2008年台灣對大陸出口額、台灣自大陸進口額、台商實際投資額、台灣生產總值和大陸地區生產總值的季度數據。模型的測算結果顯示,台商投資、兩岸貿易與兩岸經濟存在較高的正相關(各變量的均衡系數都顯著非零),投資與貿易是推動兩岸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兩岸經濟增長之間也已形成一定程度的協同。台商投資與大陸地區經濟增長有雙向因果關係;台灣出口對於台灣經濟增長、台灣進口對於大陸經濟增長都具有單向因果關係,表明兩岸仍處於出口導向經濟增長的階段。

  4、以簡單的宏觀經濟模型對兩岸經貿往來與台灣經濟的互動進行簡單的量化分析。為更直觀的顯示兩岸經貿在台灣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可以從需求層面設計台灣GDP構成的模型。從1990年之後,除個別年份外(1998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衝擊,2001年則是受到民進黨當選、島內政治環境丕變的影響),對大陸的順差是台灣總體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2002年後,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成為台灣GDP構成中主要的因素之一,成為支撐台灣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

  上述的計量結果均顯示出,隨著兩岸間以投資、貿易為紐帶而形成的密切經貿往來,台商投資、兩岸貿易與兩岸經濟發展有較高正相關,使得兩岸經濟之間已經構成緊密的互動關係,經濟周期之間開始呈現協同趨勢,事實上進入到相互合作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