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盛九元:論ECFA的推進與深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2:51:01


 
  (二)兩岸經濟合作的動態效應分析

  從兩岸經貿交往的實際情勢分析,兩岸經濟合作效應可以分為兩方面,包括規模經濟效應及其它連帶效應。

  1、規模經濟效益

  歐盟和其他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實踐表明,在實現經濟一體化後,對那些內部市場狹小或嚴重依賴對外貿易的經濟體而言,最大的動態效應是能帶來規模經濟效應(出口擴張效應)。經濟體在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後,不僅能夠帶來一定的商品進口的增加,也會導致出口的增加。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在排斥第三方產品的同時,為成員方之間產品的相互出口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所有成員方的內部市場逐步會形成一個統一的區域性市場。這種市場範圍的擴大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規模經濟的利益,並且可進一步增強區域內企業對外、特別是對非成員方同類企業的競爭能力。

  在兩岸經濟合作的進程中,最直觀的就是規模經濟效應的形成。以目前常用衡量市場規模的指標來看,2013年中國大陸GDP已超過9萬億美元, GDP的高增長與個人收入迅速增加所引致的旺盛消費需求使大陸成為全球矚目的巨大市場。對於台灣廠商來說,大陸龐大的人口基數本身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容量和消費潛力。台灣的龍鳳食品、力國針織等食品及日用品生產企業,正是借助大陸市場得以實現迅速度擴張的。台灣廠商借助大陸市場,不但取得可觀的利潤,也通過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了企業的高增長。對於大陸企業而言,在兩岸經濟交往的障礙被打破後,可以借助台灣這一市場平台,更好的參與世界市場的競爭,從而提升競爭力。以台灣市場的開放進程看,隨著台灣對大陸赴台投資產業限制的逐步解除,兩岸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可以更好的開展合作,通過上下游的緊密結合,有效提升競爭力,以應對日韓企業及產品的衝擊與影響。

  從經濟學角度看,當兩個分割的市場逐漸統一為一個大市場時,不僅意味著市場容量擴大,還有要素供給的增加和資源配置的優化;再加上兩岸生產要素在實現投資自由化之後,可以更好的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以更低的成本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張,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無論是從需求角度還是從供給角度分析,兩岸經濟一體化都將引致巨大的規模經濟效應,從而推動兩岸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2、其他效應

  兩岸的經濟合作,從長遠角度看,首先,有利於實現兩岸要素資源的更優化配置。一方面,兩岸統一市場的形成可以形成更大的規模經濟效應,為兩岸企業提供更好的市場條件與要素供給;台資企業具有技術、管理與行銷優勢,而大陸企業則擁有通路與成本優勢,因此,在競合過程中,兩岸企業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的效率以提升競爭力;對整個社會而言,這種由於要素配置優化所引發的良性競爭將導致福利的增加。其次是交易成本的降低。這一點將隨著兩岸一體化的構建而實現,主要包括往來的便利化、爭端解決機制的形成、物流成本的降低等,相對於兩岸之間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而言,因交易成本降低所帶來的整個社會福利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