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翁明賢:兩岸和平發展的結構分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7:40:48


 
  四、兩岸和平發展身份的檢證

  1.和平發展集體身份的形成:自然或是社會選擇?

  首先,根據行為體之間的互動程度,建立彼此相應的身份關係,國民黨於2004年“總統”大選再度敗北,2005年共產黨為防止民進黨走向“法理台獨”,公佈“反分裂國家法”,激發台灣朝野的反彈,國民黨趁此機會與共產黨合作,透過連胡五項願景的發佈,建立雙方政治合作的基礎,此種身份是一種社會選擇的結果。因此,國共兩黨基於“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建立“反台獨”的“集體身份”,在相互依存方面,國民黨執政以來,強化與中國大三通與大交流,兩岸經貿往來加速進行,對中國投資與經貿依賴度持續上升。以2014年1至10月的統計數字為例,台灣出口至中國大陸的金額為927.3億美金,台灣從中國進口量為369.6億美金。 從2008年兩岸正式開放雙向投資,又簽署了ECFA協議,兩岸產業交流及合作更為密切,呈現台灣出超的狀態。同時,在“同質性”方面,兩方不斷強調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內涵,促進各省與台灣的交流,組建經貿採購團來台釋放利多。當然在“共同命運”上,基於共同“反對台獨”的心理,加上,馬英九的“自我約束”,強調“兩岸優先”,以及“外交休兵”,減少國防支出。

  以“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國防”支出占GDP(國內生產毛額)2.54%,不但未達馬競選政見的3%標準,其執政後已編列6個年度總預算案,上述數據也創下馬任內的新低。 事實上,2008年馬英九參選“總統”時,曾提出“國防預算原則不低於GDP 3%”的政見,但執政後僅前2年編列預算時達成、且決算時均未達3%。“國防”支出預算占“中央”總預算案歲出預算的比率,亦呈現逐年下降,2014年已降至15.762%,連續5年負成長。 

  其次,在民共部分,雙方尚未建立政治基礎,也因此無法建立正式的溝通管道,2014年小英基金會林全執行長訪問中國,並定調為經貿參訪,事實上,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開放民進黨要與中國進行智庫與城市交流。 不過,中國方面的態度依舊,針對近期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訪問中國一事,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重申,只要民進黨不放棄“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立場,中國大陸不會與其進行黨對黨的交流。 

  2.一般變項:相互依存、同質性與共同命運

  在“同質性”方面,民進黨強調台灣主體性,根據政大選研中心自1992年起,長期對台灣的統獨立場、國族認同、政黨偏好度進行調查,近日公布2014年底的數據。除了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在2014年底以60.6%創新高外,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都降至歷史新低的32.5%以及3.5%。基本上,2008年國民黨再次執政後,兩岸交流的頻繁,讓台灣人認同不斷飆升,2009年突破50%,2014年更突破60%。雙重認同則一路下滑,面臨30%的保衛戰。 

  另外,在“共同命運”方面,係針對第三者而言,國共兩黨針對“台獨”建立反民進黨的“台獨”理念,民共兩黨卻無法針對第三者建立共同的反對身份,事實上,如果以美國干涉台海事務的角度,民共兩黨某種程度,都曾經運用“華盛頓”來牽制雙方兩黨之間的政策。事實上,兩岸在南海島嶼主權爭議方面,面對東協島嶼爭端國而言,具有“共同命運”,不過,在華盛頓強力干預下,以公海自由航行名義,兩岸如果不能積極有所作為,反失去在南海地區的“行動自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