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翁明賢:兩岸和平發展的結構分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7:40:48


 
  在民共方面,基於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基本原則,黨對黨的交流無法推動,雖然在“相互依存”方面,民進黨也承認與中國交流的必要性,強調:“兩岸經濟應該持續往來,更要保持差異與技術領先的經濟發展策略,以確保台灣經濟的主體與優勢性;針對不同的利益,政府要平衡兼顧,要為台商與本地企業爭取公平的競爭環境,更要保護兩岸經貿往來下的受害者。”但是,要建立“同質性”與“共同命運”有其困難性,某種程度民進黨將中國人與台灣人進行政治性切割,強調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的相容性,適度的圖顯出台灣的主體性。
在“自我約束”方面,未來如果民進黨再度執政,在兩岸關係方面的論述是其最大挑戰。蔡英文此次提出“維持現狀”說,還是被批判為“模糊說”,內涵不清楚,如何“維持”?有待其進一步說明,大體上,呈現出民進黨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的重視程度,不僅要“安好”中國,還要“交心”美國,還要以台灣多數民意為依歸,出現如何夠平衡雙重美中兩強“扈從”的戰略困境。

  2.和平發展:從國內、兩岸到區域國家

  目前兩岸關係發展,既然已經被定性為“和平發展”,就應該是一個“全面性”,而非僅侷限在國共“集體身份”架構下的兩岸“和平發展”, 一言之,兩岸的和平發展既有外在的制約因素(東亞戰略格局下美國與日本等大國因素),又有各自內部因素(台灣的政黨互動與選舉考量、中國方面則是總體國家安全思考下的政治安全議題),不能再從台海的兩個“三角”:“大三角”(美中台)與“小三角”(國、民、共黨)各自分立,而是兩岸如何互為“主體性”的考慮其間相互的影響性,以增進兩岸在區域與全球的最大安全利益。

  3.未來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具體戰略思維

  首先,關於“和平發展”的概念與意涵,兩岸應該有一些共通的“理念”與“價值”,“和平”不僅是一種“狀態”,也是一個追求的“途徑”,而“發展”不僅是經濟上的概念,包括其他非經濟層面的發展,更是國家整體安全的目標所在。兩岸要共同追求“和平發展”應該有階段性考量,如何近程:“和平交往”、中程:“和平共處”,到遠程目標:“和平融合”,存在許多想像空間。
其次,何種議題牽涉兩岸的“和平發展”,兩岸有關智庫與學界應該加以思考,在“維持現狀”方面,如何從國際政治與國際法角度思考“現狀”的涵意,如何處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連結性問題。又例如“南海議題”涉及島嶼主權,兩岸曾有共同研究,但如何擴大其後續研究成果,“9段線”與“11段線”如何戰略解讀?從實質層面,再加上官方與產業界資源開發合作,成為未來兩岸合作的新利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