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政策用盡 全球經濟陷入兩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5 12:04:31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電/中國時報15日發表社論說,美債信降等、歐債風暴、二次衰退疑慮不減,讓近來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動盪。G20國家雖然發表聲明,強調必要時要採取聯合行動,讓市場保有流動性,但金融市場仍難安定。相較過去,這次情勢雖不如金融海嘯險惡,但仍相當嚴苛,因為這是第一次,全球各大經濟體,一起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 

  社論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在九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之後,雖然未祭出第三波量化寬鬆(QE3),卻矢言維持超低利率至二○一三年。正面看這是在推動一個“沒有QE3的QE3”,資金持續寬鬆、利率維持低檔,有助活絡市場。反面看則是擺明了經濟低迷情勢至少還要持續到二○一三年之後,美國經濟的病情高於預期,短期難以治癒。 

  美國現階段的確陷入兩難。一.七兆美元的QE1,固然在金融海嘯期間,發揮了支撐市場不致陷入崩潰、避免經濟進入大蕭條的作用;但六千億美元的QE2,則未能拉抬經濟實質面,讓失業率下降、民間消費重回正軌。但其後遺症卻不少─包括美元下跌、股市產生虛幻行情、對全球輸出通膨、資產泡沫;低利環境也讓國際資金找到出路就會逃離。因此,繼續維持寬鬆,對實體經濟未必有多大拉抬作用,但其負面作用卻明顯可見。 

  社論說,但如果不推寬鬆貨幣政策,情況也是一個慘字─股市下跌的財富萎縮效應會衝擊微弱的民間消費,許多已在“違約邊緣”的房貸戶,可能就要被掃地出門,銀行要吞下不少壞帳,經濟與社會都動盪。弱勢美元固然號稱可促進出口(事實上至今其效果相當有限),但也可能讓國際資金不再源源不絕的流入美國作各項投資。這次美債違約危機,美國朝野達成提高舉債上限、削減赤字的協議,但兩難的是:削減赤字對提高債信有幫助,長期來看是正確的政策;但值此全國陷入不景氣中時,削減赤字正好是雪上加霜,讓經濟更難脫困。 

  歐洲方面,主權債信危機的蔓延,讓各國忙於救火。希臘、愛爾蘭等已接受紓困的國家,固然已沉淪到底,其它西班牙、意大利,甚至債信評等可能被降等的英、法也是火燒屁股,紛紛削減赤字。但兩難的是:經濟低迷時,削減支出反而讓經濟更形下滑;但不開始勒緊褲帶、壓低赤字,金融市場遲早會對不斷擴大的赤字,投下不信任票,屆時風暴可能更大、更難承受。法國甫公布的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零成長,經濟情況明顯欠佳,但法國還是不得不削減更多赤字,就是在這兩難環境下不得不的抉擇;但這項抉擇也確定會讓經濟基本面更難快速復甦。事實上債券天王葛洛斯已預測美歐經濟都將陷入零成長,如歐美政府不能妥善處理,全球景氣也難看好。 

  社論說,新興國家同樣陷入另一個兩難中。雖海嘯後歐美市場下滑,加上新興國家間的各種自由貿易區協定增加─如中國與東協的“東協加一”、韓國與印度的FTA、或兩岸間的ECFA,有效增加了區域內貿易、投資的數量,降低對先進國家市場的依賴,但不能否認先進國家市場仍是數量龐大而重要的市場。 

  按理先進國家經濟走低,新興國家出口市場縮小,應該要採擴張政策,包括較寬鬆的貨幣政策與增加政府支出的財政政策,以抵銷其不利影響。但在先進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下,全球資金泛濫;加上美元走弱,所有原物料、貴金屬都暴漲,新興國家沒有例外的面對通膨高漲、資產泡沫化的壓力。中國七月的物價上漲達六.五%,巴西物價同樣在六.七一%的水準,印度更達九.四四%。這些國家無一例外的只能不斷升息、收縮資金,以壓抑通膨,並避免資產泡沫衝擊經濟基本面。 

  面對美元走弱,新興國家同樣面臨兩難:放手讓本國貨幣升值,怕影響出口競爭力;但出手買美元、硬壓下本國貨幣升值,又要釋出更多貨幣,將更助長通膨與資產泡沫;如何調控,考驗著每個政府的能力。 

  社論說,過去運行數十年的全球經濟,已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了。舉債刺激經濟的作法終有其極限,先進國家一定要逐步達到政府財政穩健、經常帳平衡的目標;新興國家則要調整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模式,逐漸提高內需比重。但在調整過程中,卻難以避免市場的震盪與經濟的起伏。面對此一全球經濟與金融變局,台灣只能小心因應,自求多福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