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粵港澳文化:敢爲天下先
——《中國評論》2004年4月號“思想者論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8 21:47:56  



  朱崇山:港澳文化的根在珠江文化

  黃教授這樣講,我無地自容,因爲搞文學我是半路出家,黃樹森是我的啓蒙老師。

  我是從一個作家的角度談—些看法。

  內地對港澳文化未能積極正確評價

  第一點就是,在粵港澳文化交流裏面,應該充分評價港澳文化的積極作用。我認爲,對于港澳文化,至今還沒有得到積極的、正確的評價。

  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個高潮是文化高潮,其中主要是港澳的粵語流行曲與電視連續劇,以一種開放浪漫的姿態向北方衝擊。那個勢頭勢不可擋。

  八十年代初我到了新疆的天池,聽到哈薩克人的氈房裏面放著流行曲;到了吐魯番,當地的烏茲別克人的房子裏面也是放著流行曲;到了內蒙古,蒙古包裏面又是放著流行曲。一時間“買單”等廣東用語成爲全國的流行語言,講粵語成爲一種新潮流。想一想,粵文化什麽時候這麽輝煌過?沒有見過。

  但是這種文化現象幷沒有受到重視,不少人認爲這只是區區一種流行曲、區區一個粵語,有什麽了不起?

  非也,其實這是中國文化觀念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也是廣義上的觀念革命,這來自于港澳文化的衝擊。這個衝擊,也是標志著珠江文化興起的—個信號。

  在文化高潮衝擊底下,首先是香港、日本的技術進入,在資本運作、資源利用、技術、管理等方面,帶來了一個全面的革新。這種革新的意義在哪里呢?就是說,這不僅僅是文化觀念方面的革命,而且是帶來了經濟觀念的革命。它促使中國計劃經濟的理論基礎,甚至是經濟學,轉型爲市場經濟學。這種觀念在經濟學上的革命,幷沒有受到重視。

  珠江文化應時而起

  中國的改革開放幷不是誰發明的,而是因爲當時的中國經濟已經死路一條,而群衆之中早就醞釀這種需求。經濟斷層本來是引起一個歷史大悲劇,而由于開放改革,經濟斷層轉化爲歷史的聳動,這個歷史聳動燃起了中國的希望。黃偉宗教授之所以英明,就是他看到了這個歷史聳動,將其多年對珠江文化的研究,非常及時地提出,著手建立珠江文化的體系。

  珠江文化在歷史上受到東方中心論和西方中心論的歧視,一直是默默無聞。只有在前面所講的第一個文化浪潮的推動下,珠江文化才得以乘勢而起。對此,我們不能不充分估計港澳文化的積極作用。

  我看了譚元亨教授的《廣府尋根》,作爲廣府學來說,這本書是首次出現的。我覺得,在珠江文化裏面,客家學、僑學是有成就的,廣府學現在剛剛出現。我很真誠地提議,譚元亨教授應該寫一本港澳學。

  曾敏之老師提出的“港澳文化”的根在哪里,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個人認爲,港澳文化的“根”就是珠江文化。但是由于對于珠江文化的深厚內涵認識不足,往往就淡化了自己的根。

  有的人開口就講香港是文化沙漠,閉口講深圳是文化沙漠,其原因在于他們對珠江文化的深厚內涵沒有認識。如果他們研究一下珠江文化,他們就不敢講這種話了。如果港澳學出現,會使得香港、澳門文化的根系統化,對整個香港和粵港澳文化交流都有很重大的意義。 粵港澳文化的交流,是豐富和發展了珠江文化,也都會促進珠江文化成爲主流文化。所以,粵港澳文化交流,在珠江文化中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香港高級公務員對殖民文化的依戀情結未解决

  目前港澳還處于“回歸期”,此期間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心靈的回歸。而心靈回歸的矛盾在哪里呢?就是一種疏離感與親和感的矛盾。

  香港的疏離感表現有多種,比如國家歸屬等,有好多原因。我覺得,疏離感的本質問題,就是東西文化的碰撞,有一種殖民依戀情結。回歸之後六年,這個問題一直沒解决。這種疏離感在香港公務員的高官層較濃重,因爲他們大多是英美畢業或者殖民管治時期的既得利益者,這種情結自然就比較深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