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主體意識」辨析與構建新型的兩岸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3 16:05:29  



  應將「台灣主體意識」包融到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大業中去

  台灣民眾特殊的歷史遭遇,加上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十八年來推行的「本土化」與「民主化」運動,由「本土化」而「去中國化」,由「民主化」而「民粹化」,確實讓台灣民眾有了當家作主感,甚至沉浸於「當家作主」後的狂熱之中;這種狂熱讓不少人分不清是非界線,以為台灣有權向大陸說不了,而對這種後果考慮甚少。他們尚未意識到政治人物刻意製造「統獨」、「族群」、「省籍」、「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意識」是為騙取選票,台灣民眾只是被他們從一種「悲情」被誤導到另一種「悲情」。台灣民眾還沒有認識到──「中國是包括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在內的十三億中國人民的中國,大陸是包括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在內的十三億中國人民的大陸,台灣也是包括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在內的十三億中國人民的台灣,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兩岸十三億人民共同決定」。而不是陳水扁所說的「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台灣的前途與命運與由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決定」。陳的這種説法是違反常理的,也是違反國際起碼準則的,這對十三億大陸骨肉同胞是很不公平的,必然會遭到反對的。一個在十六、七年中編織起的「台灣主體意識」,要改變台灣自古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要改變世界公認的「一個中國」原則,是狂妄與危險的,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而當前兩岸關係的危險在於:今日台灣李登輝、陳水扁之流仍有播弄意識形態的空間,儘管李登輝與陳水扁的光環已大大暗淡,已不是當年被半數以上人推崇的「民主之父」和「台灣之子」,他們的人品與政治操守都很丟人,支持率從最高時的百分之七十以上降到了百分之十幾;但他們用「台灣主體意識」推動「公投制憲」,他們鼓勵對抗中國,仍有市場,這個歷史時期是兩岸危險的高發期。台灣民眾最終覺醒尚未形成,兩岸關係仍有失控危險。

  但我們不能因為有危險,就去聲討台灣同胞,去仇視台灣同胞,去站到他們對立面去。應該看到他們是受害者,也是未來終止危機的主體,我們仍要寄望於他們。但這不是消極的寄望,而是要積極地去轉變他們的認同,幫助他們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用我們更美好的行動與現實去促使他們覺醒。

  台灣是一個選舉社會,一切都是為了權力,一切都是為了選舉,這是政治人物的首要任務。為了選票,政客刻意利用「歷史」、「悲情」、「主體意識」、「統獨」去爭取選民支持,每一次選舉都利用民族主義去挑動支持者情緒,結果讓台灣社會分裂及族群對立;「導致人與人之間、人與黨之間、政治人物與政治人物之間信心機制完全崩潰,台灣也就失去了向心力」;「台灣的政治人物與媒體只關心內部的權力分配,卻不關心整個國際、亞太地區的形勢變化」;無論藍綠他們只關心權力分配問題,「都沒有為國家的未來展望有哪些明確而具前瞻性的思考,沒有未來,當然也沒有希望」(6)。台灣政治評論家胡忠信說:今日「台灣的政治人物有三個非常致命的弱點:第一,沒有學習怎麼解決紛爭;第二,他們忘了在國家利益為前提之下,應該學習如何達成共識;第三,忘了自己所扮演的典範作用」(7),於是人民成了他們的犧牲品。正如國民黨發言人鄭麗文所說:陳水扁「永遠只是為了成就他自己,永遠都是『犧牲大我,完成小我』」。陳水扁口中的「台灣主體意識」、「公投制憲」……無不是為了他自己,目的是轉移矛盾,制造混亂,亂中獲利。今天的台灣正如島內學者所言:是一個漂流的、不知漂向何方的、沒有核心價值的社會。

  對台灣同胞今日的處境,對台灣同胞的「歷史情結」、「悲情意識」、「台灣主體意識」,我們應予同情與理解。胡錦濤主席告誡我們:「無論在甚麼情況下,我們都尊重他們、信賴他們,並且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千方百計照顧和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要化解台灣同胞的這種意識,任何粗暴的言語與行動,顯然都無濟於事,只會火上澆油,而是要加以耐心引導。台灣的歷史與政治現實,造就了「台灣主體意識」;大陸的歷史與政治現實,造就了大陸的「民族主義」,形成了以中國現代化為中心的民族振興運動;兩岸不同遭遇形成的不同意識,但這兩種身份意識並不是絕對對立的,而是應該互相尊重與包容。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是台灣的一個振興機遇。要設法讓兩岸同胞在共同發展的進程中形成新的共同記憶,造就新的認知。要讓廣大台灣同胞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感受到巨大的益處,逐步改變以台灣為中心的心理,將視野與利益融入到大中華的振興之中。

  今日台灣沒有一個正確的核心價值,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甚至沒有信心,也沒有希望,只有一小部分人卻懷著莫名的狂熱,以對抗祖國為榮,但他們中有不少人的狂熱也開始冷卻。至於台灣與大陸應該怎麼坦誠面對過去與未來,怎麼構建共同命運創造共同語言,怎麼去共同構建一個生死與共的生命共同體,怎麼去塑造一個平等互利的健康的兩岸關係,怎麼以更大的胸懷去相互包容,怎麼去共建一個更大更高的共同的核心價值……,這些問題遠遠沒有被重視,也沒有加以研究與交流,甚至都沒有好好想一想。人們誤以為兩岸關係就是一個統獨關係,就是「一個中國」與「一中一台」之爭,就是無休止的口水戰,其實這是一個淺薄的誤解。兩岸關係是兩岸相互融合及命運再造的關係,是一個誰也不吃掉誰的關係。

  對中國大陸而言,台灣問題我們幾乎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還沒有一套非常成熟與周密的方案,也缺乏相應的理論與規劃。但這幾年我們逐步有了基本思路,這就是「平等協商、共同發展、共議統一、共同締造」;最近又有人提出兩岸才是一個真正的「生命共同體」,兩岸應建立「共同市場」等,這些都彌足珍貴,都是可喜的進步。兩岸中國人都應走出歷史的悲情,都應捨棄陳舊的統獨觀,重新從中國的未來出發來塑造一個兩岸的共同的核心價值,塑造新一代中國人(當然包括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在內的)宏大的視野。我們不僅要講求國家認同,也要講求價值認同,我們要勇敢走出自我認同的誤區,去接受對方欣賞對方,撫平歷史創傷走出悲情,建立起新的認同觀。兩岸沒有也不應有根本的衝突,兩岸關係的核心不是統獨問題而是全體中國人的命運與前途問題,「台灣主體意識論」不應該成為兩岸的一個障礙。我們不應該「隨扁起舞」。

  要建立新的認同觀和價值觀,就要遵循胡錦濤的「四點意見」,即既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又要有發展兩岸關係的新思維;既要堅持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又要有兩手準備,使一切染指中國的分裂勢力不敢冒險;既要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又要盡最大努力去做一切有利於兩岸關係的事;既要有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又要去塑造兩岸新的價值觀和認同觀。讓廣大台灣同胞從兩岸交流及「三通」中,在合作與發展中,逐步樹立以做中國人為榮,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傲,從中得到新的安身立命的歸宿。

  將「台灣主體意識」包容到中華民族的振興與發展的壯麗進程中去,讓他們感受到祖國大陸是真正代表他們根本利益的,與祖國大陸共同發展是台灣的真正出路,創造一個繁榮民主文明富強的新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讓他們明白以「台灣主體意識」對抗祖國大陸是可悲的是沒有出路的。台灣的一切不幸遭遇,祖國大陸的一切不幸,都是舊制度舊政府造成的,我們這一代人不能再相互指責與對抗,繼續做舊制度和舊政府的殉葬者;我們都要走出過去,走出悲情,共同去創造我們新的未來,把握歷史給予我們難得的機遇──去完成民族復興大業,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

  註釋:

  (1)上述引文,皆摘自李永熾:《台灣主體性的建構》,二○○四年出版。
  (2)上述引文,皆摘自李永熾:《台灣主體性的建構》,二○○四年出版。
  (3)以上引文均摘自陳水扁:《元旦文告》與《春節講話》。
  (4)李秘:「『台灣意識』論析」,《東亞叢書之九──勇於執守》第一六○頁,二○○五年十二月。
  (5)「百分之六十六民眾主張維持現狀,台灣《中央日報》二○○六年三月六日。
  (6)胡忠信:《新台灣文化》,二○○五年出版。
  (7)胡忠信:《新台灣文化》,二○○五年出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6月號,總第102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