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5 】 
試論澳門港的興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8 22:05:42  



  第四,內外水路交通便利,爲澳門港的興起和繁榮提供了必要條件。

  澳門本島,面臨海洋,其西岸濠江爲內港所在,與珠江三角洲水道相連,然後通過珠江與西江、北江、東江相接,對內水上交通十分便利,關係十分密切。澳門港的船舶西溯濠江而上,直到石岐、江門、佛山、廣州,也可到新會、順德、南海、番禺各縣。全國各省通過西江、東江、北江和陸路匯集到廣州、佛山的大量商品,以及珠江三角洲的豐富貨物,均可以通過水路船舶,源源不斷直運澳門港。明嘉靖以後到明末,廣州的貨物也多運到澳門出口,釋今種《澳門詩》雲:“廣州諸舶口,最是澳門雄”, 說明這一點。而伶仃洋爲澳門外港,南面有小橫琴、氹仔島、大橫琴、路環島兩十字門,船舶均可就近泊岸,裝卸貨物,放洋出海,也很方便(見上圖)。而內河船隻,則在內大碼頭停泊裝卸。在香港開埠之前,澳門港具有上述比黃埔、廣州兩個內河海港優越的水運交通條件,就使澳門港的海外貿易得以繁榮昌盛。

  第五,澳門港海外貿易的發展同明朝封建政府的海禁政策有聯繫。

  明朝封建統治者同樣實行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農抑商”傳統國策。所謂抑商主要是抑海外貿易。有明一代,在執行海禁政策的過程中,隨著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雖然有時寬時嚴的區別,但作爲指導思想則是始終不變的。幷且把海禁政策寫到《大明律》裡,視爲祖宗成憲遵守不渝,根本不許人民從事海外貿易。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以“倭寇猖獗”爲理由,罷閩、浙二市舶司,封閉泉州、寧波二港,僅存廣州市舶司。從此,偌大的中國僅剩廣州一港唯一合法通商口岸。於是靠近廣州,位於華南沿海出口處而又交通便利的澳門,自然而然成爲廣州對外貿易的外港,其航海貿易得以日益發展。但是,好景不常,澳門港的海外貿易發展到了清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三

  自從崇禎四年(1631年)廣州停止了每年夏冬舉行的定期集市,“不許葡萄牙船隻入口”和從崇禎十二年(1639年)明政府禁止葡萄牙人到廣東內地貿易時起,澳門港的海外貿易開始衰微了。雖然在清朝270多年的歷史時期中,澳門港的海外貿易時起時落,有衰頽,也有恢復。但就其發展的總趨勢而言,則是向著日益衰落的方向發展了。這個衰頽過程可分爲三個階段。

  1蕭條階段。從順治元年到康熙二十三年(1644~1684年)。

  清兵入關建立政權後,爲了與當時退據沿海的南明勢力和據有台灣的鄭成功進行鬥爭,以鞏固其統治地位,清政府沿襲了明朝的海禁政策,三令五申“寸板不許下海”, “片帆不准入口”,嚴禁商民出海貿易,使整個國家的海外貿易幾乎全部停止。澳門是中國的一個海港,自然入海禁之列,但由於當時葡萄牙人得到北京德國教士湯若望(Adam Schall)的幫助,經他與清政府多方斡旋,得以免除遷海之纍,劃爲“化外”之區。所以,此時澳門港的海外貿易雖然開始衰微,但仍可勉强照常進行。

  2開始衰落階段。從康熙二十四年到道光二十年(1685~1840年)。

  這是清朝開海設關、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政策時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宣佈廢除海禁,開海貿易。康熙二十五年(1685年)宣佈廣東(廣州)、福建(漳州)、浙江(寧波)、江蘇(松江)四港爲對外貿易口岸,幷分別相應設立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和江海關,負責管理外貿船舶,徵收進出口貨物的關稅。於是,外國商船得以公開到中國以上港口貿易,在廣東,商船可徑駛廣州附近的黃埔港,納稅于粵海關,受其檢查,無需再灣泊澳門港。這樣,澳門港的海外貿易大爲减色。“至一七○四年,祗有二艘,既無搭客乘船之事,亦乏可航之港,即欲運送貨物,亦無能力”,但在這一百五十六年間,澳門港的海外貿易有過一個短短的復蘇階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皇帝“復以澳夷及紅番諸國,非華商可比,聽其自往呂宋噶喇吧”貿易。於是葡萄牙人又得以澳門港爲據點,繼續與東南亞諸國進行貿易。於是,澳門港的海外貿易大約有十年的一時復蘇:

  自一七一八年康熙帝下令禁止南洋貿易後,由澳門至馬尼拉及巴達維亞之船隻,出入頻繁,澳門關稅,達二萬兩雲。澳門市貿既盛,人口之日增,自在意中。

  可是,澳門港的海外貿易的復蘇,祗是曇花一現而已。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撤銷其父親禁止南洋貿易之成令,重新准許商人自由出入南洋貿易。雍正五年(1727年),相繼開放福建、浙江海禁,中國各港口的商船重又恢復同南洋諸國的貿易,澳門港的海外貿易又復衰頽,而且再也不能恢復了。

  3完全衰落階段。從道光二十一年到宣統三年(1841~1911年)。鴉片戰爭是中國社會和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第2條規定“廣州、福州、厦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咸豐八年(1858年)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又規定開放牛莊(後改在營口)、登州(後改爲烟台)、台灣(後選定台南)、淡水、潮州(後改爲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和鎮江爲通商口岸;咸豐十年(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又規定開闢天津爲通商岸口。在這種情况下,葡萄牙人于咸豐初年另辟澳門港至北海港航綫,用舶船到北海港運輸來自“廣西之北流、玉林、南寧、百色、歸順州、龍州及雲南、貴州之貨物。” 幷向這些地方輸入棉花、洋藥、洋鐵,企圖挽回海外貿易的敗局。但是,由於光緒二年(1876年)《烟台條約》又開宜昌、溫州、北海等四港爲通商口岸。至此,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達三十四個之多。這樣一來,澳門港就再不是一個重要的海外貿易口港了。整個澳門港的海外貿易徹底衰落。廣東巡撫吳大澄說:

  市面蕭條,人情渙散,其坐困情形,可立而待。

  四

  爲什麽澳門港如此迅速走向衰落呢?這裡面有著深刻的經濟、政治的、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