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水扁執政失敗及其根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5 17:19:43  



  從失業率來看,蔣經國執政的二十年(一九六八至一九八七)平均每年僅百分之一點八八,到李登輝時代也不過百分之一點九八,可是到陳水扁時代即躍升為百分之四點三八。

  台灣出口在全球的排名,在蔣經國執政的最後一年(一九八七)是世界第十一位,為四小龍之首;到李登輝執政的一九九九年,退到全球第十四,並被香港及韓國超過,在四小龍中退居第三;到陳水扁執政的二OO五年,再退到第十六名,被新加坡超越,淪為四小龍之末。

  第三,貧富差距擴大,生活的痛苦指數上升。據統計,因經濟不景氣,過去四年,台灣年平均薪資一直呈負增長。二OO五年台灣的低收入者已經超過了八萬戶,大約二十萬人,這個數字比陳水扁開始執政的時候多了五萬人。由於失業,窮人人數增加,台灣的痛苦指數也逐漸攀升。台灣社會因貧窮而導致的燒炭、投海自殺事件層出不窮:二OO一至二OO五年,自殺人數高達一萬六千七百七十九人,是九二一地震死亡人數的七倍;二OO五年全台灣有四千二百八十二人自殺,與二OOO年陳水扁執政前的二千四百七十一人相較,爆增近一倍。

  第四,台灣產業空洞化、經濟邊緣化日趨嚴重。近年來,隨著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的快速發展以及島內生產成本的上升與投資環境的惡化,對於過度依賴代工製造生產模式的島內產業帶來強大的競爭壓力,也迫使島內企業逐漸將生產基地遷移到生產成本較低的島外,尤其是大陸和東南亞地區,以維繫國際競爭力。由此,台灣一度欣欣向榮的製造業基地迅速削弱,使台灣更加依賴低工資的服務業,以及逐漸萎縮的企業總部和跨國公司。儘管現在台灣還有石化、鋼鐵、半導體、光電等重要產業的支撐,但這些增長優勢也在消失之中。另一方面,島內投資環境快速惡化,導致產業轉型升級遲緩;再加上當局財政惡化,公共投資大幅減少,以及人口出生率遽降及老年人口快速增加,進一步削弱投資意願及消費信心,台灣產業空洞化、經濟邊緣化的趨勢將越來越嚴重。

  (二)屢屢製造兩岸關係危機,阻礙兩岸交流,斷送台灣的發展機遇。

  對於台灣領導人來說,能否創造一個穩定的兩岸關係環境不僅體現其是否順應島內求安定、求和平的主流民意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執政能力問題。良好的兩岸關係不僅是台灣安全的保證,而且正在成爲世界經濟火車頭的大陸,也是處於經濟、產業轉型時期台灣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然而,作為台灣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主要外部環境的兩岸關係,卻被陳水扁的“台獨冒進”嚴重踐踏和破壞。具體做法包括:推動“台獨”,製造兩岸關係危機、否認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打壓、醜化兩岸民間及政黨交流,打壓台商西進,扼殺台灣經濟轉型與增長的原動力。

  陳水扁執政以來,兩岸經貿政策成為陳水扁和“台獨”基本教義派謀取一己之私的犧牲品,台灣經濟轉型與發展的黃金時代也因此被蹉跎殆盡。這不能不說是陳水扁執政的一大失敗。

  (三)撕裂台灣社會,不斷挑起社會對立與政治惡鬥。

  陳水扁執政之後,通過製造省籍矛盾、統獨矛盾、藍綠矛盾,用本土與外來、愛台灣與賣台灣等,人為製造社會政治對立。二OO六年五月十八日陳水扁在其“阿扁電子報”中也承認,“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兩個台灣”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台灣一直處在對立、甚至分裂的狀態,不管是對台灣的未來,或者兩岸關係的發展,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