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PX 項目,一部必須揭秘的懸疑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2 00:22:50  


5月4日,昆明部分民衆走上街頭抗議PX和PTA項目。
  5月4日的雲南昆明市,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有市民在該市南屏廣場聚集,用平和方式反對在昆明安寧建立PX煉油項目。

  又是PX項目!沒錯,又是它,自從2007年廈門PX事件後,“PX”幾乎成了景陽岡上的那只吊睛猛虎,坊間人人談虎色變。色變的直接原因是什麼?是恐懼——害怕它在安全控制方面的不可靠不穩定,害怕它的化學污染、毒氣洩漏荼毒生靈。

  恐懼來自哪裡?來自坊間的各種傳言,來自熟人間的口口相傳,來自權威信息的缺失,來自政府與公眾之間、政府社會之間溝通對話渠道的匱乏。正如電影大師希區柯克懸疑恐怖電影做出的經典闡釋——最大的恐懼源自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所以,從2007年的廈門到2013年的昆明,PX項目就像一部充滿懸疑、未知、不確定性的連續劇,通過對公眾心理造成的恐懼陰影,不斷觸發一起又一起公共事件。要想讓人們不再“談PX色變”,要想讓它就像一個正常的項目波瀾不驚,唯有不斷揭開那些造成恐懼的劇情謎底,讓公眾洞曉那些神秘面紗背後的真相,讓公眾也適時參與其中表達訴求。當社會心理層面的陰影消失了,恐懼導致的各類肢體行動又從何而來呢?

  如果說PX項目有被“妖魔化”的嫌疑,那麼妖魔化的最大元凶應該是“神秘主義”。當普通民眾很難一窺某個項目的環評報告,當公民很難通過合法渠道獲得相關公共信息的公開,當牽涉公共利益的重大項目信息完全把民眾蒙在鼓裡,豈能指望消息一經面世、項目一經落地就讓當地民眾不聞不問或者拍手叫好?當年廈門PX事件正是如此,由於拒絕給民間環保組織和個體公民查閱環評報告,權威信息的神秘化必然導致各種流言蜚語鋪天蓋地,最終激起民眾的廣泛反對,畢竟,對於切身利益的關注乃至趨利避害的選擇,乃人之常情。

  破除神秘主義,在信息方面就是把與公共利益有關的所有信息全部公之於眾、取信於民。這裡的公共信息包括環評報告、項目主體的說明、危機下的緊急應對預案,等等。其次,在組織結構方面,官方很有必要建立與民間的對接機制,包括與民間環保組織、獨立第三方的對話交流,包括適度開放決策過程引入普通民眾參與其間,甚至包括引入具有高度公信力和專業能力的監督方,對重大公共事務流程進行全程公開監督。

  其實,上述作為都是技術層面的動作,只要願意去做並沒有太多障礙和阻撓。真正難啃的骨頭是思維層面、模式層面的,說白了,就是直面世情人心的變化,變“父愛主義”為“民主思維”、變“權力本位”為“權利本位”、變“GDP至上”為“以人為本”。“父愛主義”最常見的就是“為民做主”,一些地方政府把自己看做“父親”,把民眾看做“孩子”,老子做啥都是對,不必徵詢孩子意見,反正是對你有好處不會害你——這種思維很有市場,不僅一些官員以“父母官”自居,很多民眾也常懷“清官情結”,總把“為民服務”變成“為民做主”,把公共施政維繫在某些個體身上而不是程序和法治規則上。這樣的“父愛主義”常常僭越了科學、民主和法治的軌道,很容易成為一種偏離公共利益的“政績大餐”、“利益交換”,最終引發嚴重社會後果。“權力本位”和“GDP至上”也是尾大不掉,前者讓一切公共事務完全由權力說了算,忽略了民眾的權利,容易引發民意反彈,而後者讓經濟獨大不顧其他,使得人的福祉、尊嚴和環境往往淪為附庸。

  “法治中國”注定是未來中國篤定而行的堅定邏輯,法治的最大屬性就是“尊重規則”,政府學會用法治思維行事就是要按規則行政,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就不折不扣地予以保證和實施,法律規定的公共決策、信息公開條款,就必須百分百地遵照執行。

  PX及一切其他重大公共項目,要想從懸疑恐怖片變成新聞紀錄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果,政府亟須做一個具有法治思維的導演。(時間:5月6日 來源:華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