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保部有多少尷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6 12:12:30  


  美國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北方人因空氣污染比南方人減壽5.5年”,7月10日,中國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回應稱,該結論缺乏實證,有失偏頗。而就在前一天,據新華社報道,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開“抱怨”稱,世界上四大尷尬部門,中國環保部位列其中。“環保工作涉及部門多,許多職能出現交叉重叠,水裡和陸地的不是一個部門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個部門管。”周生賢表示。

  而與周生賢言論相映照的是,地方環保局長今年囧態十足:“紅豆局長”、“牛奶局長”、“游泳局長”等詞匯紅遍網絡,多個地方環保官員被推上風口浪尖。

  “環保部的尷尬,說白了就是環保工作的尷尬,環保部長‘亞歷山大(壓力山大)’。”上海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彭理正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環保職能的分工等問題,若長期得不到解決,環保工作還是很難統籌規劃和執行,摘掉“尷尬”的帽子需要走很長的路。

尷尬來自哪裡

  2008年,國家環保總局正式升格為環保部,被寄望能根本理順環境部門、農業部、林業部、水利部之間的關係,實現資源的整合,提高工作效率。而5年過去了,周生賢為此自我解嘲仍“尷尬”。

  據《人民日報》報道稱,當前的環保現狀和願景有明顯差距:一方面,從中央至地方,各級政府都在喊環保、抓環保,力度之猛烈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牛奶河”、“霧霾天”、“毒土地”等環境污染問題不時出現。

  讓環保部尷尬的是,地方環保部門執行不力。今年早些時候,環保部下屬機構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顧問呂克勤對媒體表示,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的驅使,一些地方環境管理部門對上級甚至國家的環保政策在執行上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現象,執行縮水嚴重。“對違法企業查而不處,查多處少,處而不力。這些問題我們在環境維權實踐中屢見不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國工業化、城鎮化任務還未完成,而環境污染問題又需要解決。“完成工業化任務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很難避免,兩者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當前的環保執法方式通常是簡單地下行政命令,對污染企業關停、整改,這樣往往收效甚微,因為沒有從源頭上治理,污染源沒有改變。”周宏春表示,國家應對公共政策進行綜合協調,如將扶貧和環保結合起來,將資金用於地方企業的改進。這樣,從地方政府到企業,都會得到收益,並積極配合環境保護政策的執行。

地方環保職能不獨立

  周生賢坦言,眼下的環保,環境管理體制不順、能力支撐不足和法制不健全的問題比較突出。記者注意到,環保部曾經收集過發達國家大氣污染治理的情況,歐美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以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為主,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開始轉向以治理細顆粒物PM2.5為主,取得了很好成效。但放眼中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細顆粒物PM2.5的問題集中在一起,都必須解決。

  環保部的一項統計顯示,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消耗了全國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量均占全國三成。同時,這些地區每年出現霾的天數也在100天以上,個別城市甚至超過200天。

  城市環保如此艱難,更別說地方環保。“地方政府好比是地方環保部門的‘婆婆’,如果你要嚴格起來,那麼地方政府就讓你走人,這種事不是一兩起。”昨日,一位曾就職於江蘇常州市環保部門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越是經濟落後,環保工作越難做,一些地方領導把投資者視作“上帝”,比如,有的招商項目污染嚴重,部門不想考慮,但當地領導要求審批就不得不上。所以一些建設項目在執行時,只能邊上車邊買票,或者先上車後買票,甚至上了車也不買票。

  該人士告訴記者,在有些地方,環保部門的處境很尷尬:嚴重污染企業被樹為經濟發展的“功臣”,而環保部門往往因認真執法而不受當地市民歡迎,那些恪守職責的環保局長處處碰壁。

化解尷尬需合力

  環保尷尬到底如何破解?周生賢的言論給外界拋出了一個疑問。《人民日報》評論稱,環保尷尬需全民總動員,政府、企業和公眾形成合力。

  相關媒體報道稱,環保工作設計多個部門,協調起來確實不易,治污的重任不是環保部門一家能獨立完成的。《人民日報》稱,化解這一尷尬,需要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建立起與當地環境容量、資源禀賦相適應的產業結構。中央層面,改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考評。

  而針對地方環境的問題,周生賢稱,環保部制定的《農村環境保護行動計劃》,正在徵求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意見,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將抓緊出台。

  “以罰代管的做法,是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加劇的一個原因。”彭理正認為,由於有了排污費的收入,污染企業花了錢,就如吃了定心丸,喂肥了地方環保部門,部門也成了創收餘地大的好單位。他建議,以“費改稅”為切入點,大力推進環境稅改革,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則建議,中國應當推行“首問負責制”,群眾向有關部門舉報後,由受理舉報的單位負責到底,有需要轉的文件應當是通過政府內部轉發,而不是由舉報群眾主動報給相關單位。(時間:7月11日 來源:國際金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