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走出治亂循環的奉化悲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12 12:06:11


4月7日上午,法晚記者從奉化宣傳部了解到,居民與政府已達成協議,倒塌29幢居民樓開始進行屋內物品搬遷,搬遷完畢後開始進行拆除。圖為拆除現場。
  奉化垮樓,至今已奪去兩條人命。除了垮樓當日不幸遇難的住戶陳月香,垮樓第五日自殺的奉化官員何高波,無疑是第二位不幸的人。這位自殺的錦屏街道城建辦主任,此前將近一年的時間裡,作為直接對口的基層官員,一直是反映樓房裂縫問題居民的主要接待者。雖然迄今並無官方說法,但據他的朋友所言,自殺之前,何高波曾在現場守了5天5夜。工作節奏快,加之一度傳言上級部門正加緊調查、問責官員的壓力,或是他決絕辭世的原因。 

  這樣快節奏的工作,在奉化可謂是特例。這座蔣氏故里的小城,民風淳樸、承平已久,這使得這裡的官員,與同處改革前線的寧波市其他縣市相比,可謂格外的慢條斯理。但在突發的垮樓之後,一切無疑變了樣。在奉化採訪期間,我親見整個政府進入了緊急動員狀態,所有官員都取消了清明節的休假,涉及的部門更是日夜顛倒、加班加點。 

  全市性的危房排查、緊急的事故責任調查和官員問責……奉化市宣布,這些工作都正在加班加點進行。 

  亡羊補牢,尚算為時未晚。奉化市政府擺出的姿態,無疑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細思之下,出事——嚴查——再出事——再嚴查,這種運動式執法的模式,看起來卻似曾相似。 

  下此斷言,其來有之。須知,這並不是奉化和寧波市垮掉的第一幢危房。類似的倒樓事件,已是寧波地區近5年來的第三起。2009年,同樣是在奉化市錦屏街道發生過類似的突然坍塌,第二次是發生於2012年。而此前,有更多的危房,由於及時撤離,並未造成事故而未得到披露。 

  而此前,緊隨這些事故的發生,每次都是全市性的排查和緊急的加固維修措施,但每次排查後不久,同樣的事件總會再度上演。悲劇何以一再重複?這無疑與政府處理危機的思維有關。在過去,面對一些偶發的事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運動式執法,或曾起到過特定的效果。但同樣的路徑選擇,在面對危房管理此類系統性、全國性的難題,卻恰恰最不適用。 

  早在2010年4月,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坦言,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但這些建築只能持續25-30年。同年10月,住建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陳淮斷言:“中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住房在未來15到20年得拆了重建。”面對這些業已進入“質量報復周期”的劣質建築,真正考驗的,是政府長期治理的耐心和政治智慧。概而言之,無非是“防微杜漸”四字。即通過平時的房屋安全管理和鑒定,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事故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預防人禍的發生。 

  但遺憾的是,實際工作中,地方政府卻往往等到出了事故,才會引起“高度重視”,責成鑒定,查找分析事故原因,追究責任,事後補救。奉化的悲劇,正是此種做法的典型表現。早在去年,該樓居民就開始找多個單位尋求解決之道,垮樓前三個月,這幢樓就已被鑒定為C級危房,但相關的解危方案,卻遲遲未能出台,也未引起更高的重視,最終造成人員傷亡的慘劇。而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不是當地僅存的危房案例,官方通報顯示,當地有六成多的危房尚未解危。 

  當地主管官員告訴我,這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時隔多年、因劣質建築的責任方難覓,整治費用的分攤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對建築的人為破壞,也一直難以管理。如果這些根本性的難題難以解決,六成多的危房即使一一登記,也難以根絕再度發生事故的可能。 

  如何防患於未然,避免災難再度發生?當然既不是一味推諉,也不該是大包大攬的全能政府模式。而是需要當局者痛下決心,參考國內外有關經驗,進行一次全面安檢。完善立法及相關管理體系,推動建築物安全普查,對存量中可能有風險的住宅居民樓,設立動態跟蹤管理系統……這也是我在採訪中相關官員和專家的共識。 

  事實上,在奉化事故後,寧波市市長盧子躍也曾提出要求,希望能健全完善有關條例辦法,構建長效監管機制,推動房屋質量安全管理走上制度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這無疑是走出治亂循環怪圈的正確思路。只是,面對血淋淋的慘劇,希望這樣的承諾不再是一句空話。(時間:4月12日 來源:華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