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奉化危樓”道出監管模式之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8 14:02:56


  浙江奉化居敬小區29幢樓房倒塌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記者在當地調查中發現,“危樓”不僅是倒塌的這一幢,同社區的其他樓、同街道的其他社區,還有許多樓房或出現安全隱患,或已被評定為C或D級危房。而據記者調查,這樣的危房在奉化市目前至少還有35處。

  隨著調查的深入,奉化居敬小區29幢樓倒塌事件,使得過去一直存在的建築質量安全隱患,徹底地浮出了水面。這些證明,建設質量安全事故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奉化危樓”其實是建築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漏洞叢生的必然,來自政府的監管為何阻止不了這麼多危樓的產生?來自政府的管理又為何不能將居民申訴的隱患一一整治到位?這些都是“奉化危樓”留下的拷問。事實上,建築質量安全問題並不是一個區域、一個時段的突出問題,帶有相當的普遍性。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利益制約機制的缺乏。在建築工程的施工、監理及政府監管三方關係中,政府對於權力過於大包大攬,使得監理所具的質量管理的風險性與獨立性,無法實現權責利一體格局,難以用利益來制約利益。在這方面,歐美一些國家實施建築質量終身保險制,由保險公司對建築安全負總責,所以保險公司會去聘請監理公司嚴格監管,否則自己就要傾家蕩產。而政府監管要做的是管理保險公司和監理機構,而非施工企業。此外,保險公司還是房屋購買者的第三方代理機構,成為購房者權益代言人。

  其次,違規違法成本低廉,更多地局限於行政處罰,著眼於“下不為例”,相對於較高的守法成本,無異於變相鼓勵違法。對建築安全應當從法規層面上“零容忍”,既要經濟懲罰讓違規者與監理者傾家蕩產,也要納入從業的准入限制,違反一次終身禁業,讓成本與守法相匹配。

  “奉化危樓”是政府治理社會方式的一個縮影,折射社會利益多元、社會關係紛繁複雜背景下,政府直接管理作用的式微。政府應當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轉變觀念,將更多的關係交給社會調節,通過完善利益制衡機制,健全法治規則,實現建築質量安全由政府管理向社會治理的轉變。(時間:4月7日 來源:西安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