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從北大到技校,也是別樣的抉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19 14:12:21


  讀北京大學還是讀技師學院?如果要做這樣一道選擇題,恐怕99%的人會選擇前者。原因很簡單,國內第一學府的門檻高於任何一所技師學院,其名譽地位也是無可比擬的。

  昨日,@中國青年報在其“職業教育”版上登載了一篇“棄北大讀技校,自定別樣人生”的文章,詳細披露了北大學生周浩3年前退學北大、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的傳奇經歷。來自青海的周浩,顯然就是那另類的1%。

  2008年,周浩以660多分的成績成為青海省理科前5名,他聽從父母意見報考了北大生命科學專業。但從小喜歡搗鼓東西的他,對這個專業沒興趣,反而覺得“痛不欲生”。

  一般來說,要想解決這類矛盾,可以通過轉專業的方式來實現。不過,轉專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轉去的學院和所在院系公共課要修滿一定的學分,才能轉專業”。不僅如此,許多高校還設置了轉專業考試,將轉專業提高到一定門檻,避免造成大規模的專業流動,這也使不少人無法如願以償。

  如果周浩當時能轉到工科學院,或許也不會有這出“戲碼”。那麼,旁聽其他專業的課程呢?其實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理論課程同樣很多、實踐類課程只有本院學生可以上。網友@Shelia一葉石質問道:“為什麼不給他提供一個平台,轉專業不行嗎?難道每個大學生都值得這麼耗費,就不能好好尊重學生的興趣?這反映的是政策上的問題。”

  經歷一番激烈掙扎,周浩做出了別樣抉擇——“2011年冬天,周浩收起鋪蓋,從海淀區到了朝陽區,從北京大學到了北京工業技師學院,開始了新的人生歷程。”

  這其中的阻力,最大的來自於父母。像絕大多數中國父母一樣,周浩的父母願意享受北大耀眼的名號,認為它一方面標誌著智力和努力的階段性結晶,另一方面預示著“錢途”滾滾的遠大前程。不過,中國父母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面對兒女的興趣和前途之時,他們在一番掙扎後還能夠理性地做出退讓——周浩的父母或許意識到了當初強迫兒子的問題,同意他轉學。

  幸運的是,@中國青年報記者在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上發現了周浩,他已經能很好地證明自己的抉擇——摘下名校光環,同樣能活得精彩。歷經曲折終見陽光,評論員@劉著民給周浩點贊,“找到自己喜歡的,能自主選擇自己人生路,在目前這個物質至上、爹媽至上、關係至上、面子至上的社會,實屬難得。”

  退學北大讀技校,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更深層次地想,似乎還有不少名校學子像周浩一樣,從一開始就被推上錯誤的道路,有違初心卻無可奈何。正如@思想狗所言,選專業時不是自己喜歡的,而是父母要求的;畢業工作不是追求自己喜歡的,而是追求穩定的。“多年後,我們都在感慨夢想總是遙不可及,卻不曾想過當初的自己。現在的處境就是當初的選擇,以前的你決定了現在的你,殺死你的不是此時的現實。現在的身不由己,你是從一開始就選擇逃避。”

  如今,談夢想成為一種風潮,然而卻有太多人從一開始就錯過了夢想。周浩卻堅定地拾回夢想,轉去更適合他的技師學院。不過,技校固然是一個去處,但當前社會對職業學校的隱形歧視,還使得不少學生對其望而卻步。而技校甚至已經異化成一種狂歡的戲謔——比如,有不少網友調侃“為什麼不轉去藍翔?”

  從大家對職業教育的戲謔,可以看出當前民眾對現代教育存在認知誤區。在國外,不少優秀的技術工人都是高學歷,同時也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網友@乖巧的智齒君對比國內外的差距,感嘆道:“這只能反映出當代大學教育的缺陷,實踐條件缺失。優質教育資源都分布在大學,優質教育來源的第一志願也都填在大學,可是在人才培養構成和分配方式方面的短缺,實在浪費如此優質的教育資源。”

  當然,也有人不認同這位年輕人的“荒唐”做法。經濟學家@王福重列舉的3個觀點,在一片鼓舞聲中顯得格外刺眼——“1.年輕不懂事;2.對高中以上水平的教育沒有理解力;3.會後悔的。”對此,媒體評論員@彭曉芸卻不以為然,轉發反駁道:“這孩子很好啊,你這是成年人的功利與虛榮作祟吧。”

  “毫不後悔”的抉擇似乎還待檢驗,但周浩的事例無疑是一個絕佳樣本:教育的目的、途徑與方式,是否應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吻合?如果出現撕裂和衝突,又有多少人能忠於本心,打破陳規,在社會與家庭的壓力下實現自我呢?(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晏佳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