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靠強制能讓學生養成運動的習慣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9 15:08:30


  記者了解到,為了解決學生體質下降問題,今年清華將采取一些應對措施,其中就包括對學生提出會游泳的要求。學校要求,從游泳入手,量化畢業體質要求。從2017級開始,清華大學學生必須通過入學後的游泳測試或參加游泳課的學習并達到要求,否則不能獲得畢業證書(特殊情況除外)。

  其實把游泳作為畢業考核,并不是清華大學的一個新校規,而且不止清華大學,什麼廈門大學啊、中山大學啊、華南理工大學啊、上海大學啊等等學校,在他們校規裡都有類似的規定。至於這樣做的原因,自然是為了督促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增強日漸孱弱的體質。那為什麼就不能讓學生自願參加呢?這倒可以套用道明寺那句台詞:如果自律有用的話,還要學校幹什麼呢?

  最近正好看了經濟學者李子暘的一篇文章,他探討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學校教育沒有被淘汰?按理說,如今網絡發達,各種教學課程滿天飛,你是想看大學精英教育,有耶魯哈佛公開課,想看中小學基礎教育,有各種在綫輔導,價格便宜量又足。但學校教育依然是主流,何解?李子暘給出的答案是,這些在綫教育解決不了自律的問題。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是能嚴格自律的人,所以就需要別人督促才能學習。在李子暘看來,學習很辛苦,所以大多數人都需要他人的約束甚至強制才能完成學習。而“學校制度的核心要素不在於提供知識,而正在於提供了這種外界的約束和強制”。學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提供約束和強制,這種說法值得商榷,但強制性肯定是很重要的。最近流行“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就強調了反複訓練的意義。而大學開設游泳課,并且把成績和畢業掛鈎,也可以說是把老辦法用到新領域。我想最終的效果也應該不錯,最起碼,從這些學校畢業的女生,不會再問男朋友自己和他媽媽落水先救誰的問題了。

  然而,反複訓練盡管可以讓我們掌握一項技能,卻也很有可能扼殺了我們對這項技能的興趣。北大教授鄭也夫認為,毀掉中國教育的,是以應試為目標的高強度複習。複習毀了中國教育,聽上去有些怪,但想想就知道其中的道理。3年裡,花費所有的時間反反複複學習某幾個學科的知識,任誰都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學校裡教的知識,基本上學生們用過就忘。

  說起來,把達標和畢業掛鈎,這不算創新。我上學那會兒,不少大學曾經把英語四級證書和學位證書掛鈎,過不了四級,就沒有學位證。那個時候用人單位很看重英語證書,有這個證書在就業市場上就有競爭力,學生就業形勢好,學校也就有了招生的資本。所以學校希望能用學位證來督促學生考四級。效果很明顯,學生們越發地討厭英語了。

  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和學位掛鈎的四級考試,還是和畢業證掛鈎的體育達標,不過是應試思維的一個新應用罷了,它可以激勵或者說迫使學生完成任務,但想通過這種方式養成興趣并積極投入其中,那就是痴人說夢了。四級證書幾乎是人手一張了,但我們的英語程度又有多高呢?那些學會游泳順利畢業的學生,又有多少人會把這習慣保持下去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