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小學生做蘇軾研究,是不是擺噱頭搞炒作
http://www.CRNTT.com   2017-10-14 20:45:15


今年清華附小開展一系列致敬蘇軾活動,學校裡有關蘇軾的展示隨處可見。宰飛 攝
  《大數據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軾》《蘇軾的朋友圈》《蘇軾的心情曲綫》《蘇軾的旅游品牌價值》《蘇軾VS李白》……初看這些研究課題,你或許會以為是研究生或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可是你錯了。這些課題報告的作者是一群小學生。

  12日,微信朋友圈流傳著一篇題為《當小學生遇見蘇軾》的文章。文章源於清華附小六(4)班公衆號。文章寫到,“利用假期時間,我們進行了以蘇軾為主題的小課題研究。本次班級共完成課題研究報告23份,研究主題各有不同。”在其中一份報告中,學生們通過電腦程序,對蘇軾的3458首詩詞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發現,“子由”是蘇軾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在《蘇軾詩詞全集》中共出現229次,“足可見蘇軾與弟弟子由之間的手足情深。”另外,“歸來”一詞共出現157次,“歸去”則出現92次。學生隨即展開思考,這樣用詞的原因是因為他總是到處雲游嗎?通過進一步分析詩詞創作的年代,結合蘇軾被貶謫的經歷,學生發現,“蘇軾一生三次被謫,每次被謫結束之後,蘇軾詩中‘歸來’出現的次數就會有所增加。”

  看著文章裡分享的5篇質量不低的研究論文,很多成年人感到驚詫。小學生做蘇軾研究?是不是清華附小擺噱頭、搞炒作?這些研究成果真的出自十來歲的孩子之手,還是由父母、老師捉刀代筆?基礎教育是不是跑偏了……網上的質疑、贊揚、反思出乎學校師生意料。師生家長平時用來內部互通的班級公衆號少有外人關注,怎麼一下子點擊量破了百萬?清華附小的老師們也有點懵了。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位於清華大學校園內的清華附小,向學校的老師們當面求解。

清華附小是借蘇軾來炒作嗎

  文章所登的班級微信公衆號平時用來向家長展示教育教學活動,是個常態行為,學校根本不存在炒作的動機。

  看到網上有人說,清華附小在借題炒作,學校老師覺得很委屈:“班級微信平時就是用來向家長展示教育教學活動的,是一個常態的行為,不知為何被轉了出去,學校根本不存在炒作的動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