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江歌被害案,請等等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7-11-15 16:33:09


  當地時間2016年11月3日,就讀於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江歌,被閨蜜劉鑫的前男友陳世峰用匕首殺害。一年後,江歌血案即將開庭之際,為請求日本法院判決陳世峰死刑,2017年11月12日下午,江歌母親江秋蓮及衆多中國留學生志願者,在東京池袋西口公園集會,征求民衆署名支援。

急於表態是一種冒險

  現在日本的江秋蓮正苦尋真相,追討正義,而在國內,衆多網友因江歌被害案而爭得不可開交,觀點迭出,情緒激烈,不乏帶有火藥味的大批判。令人遺憾的是,其間出現了因觀點衝突帶來的人身攻擊,比如好友因觀點對立而撕破臉皮,以至有人戲稱“朋友圈又開‘戰’啦”。

  比觀點衝突更堪憂的是,不少判斷完全建立在事實不清乃至謬誤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判斷有何含金量可想而知。毋庸諱言,一些論者在撰文時,使用的是自我拼接的材料,有利於我的就用、不利於我的就棄用,甚至故意選擇性失明,明知材料不可靠也當成論據,顯然不可取。

  在事實不清、有效材料過於簡陋的前提下,過於急切地表態是一種道德冒險。誠如有人所稱,“觀點太多,事實太少;價值觀太多,價值太少;口水太多,胃酸太少,是困擾我國輿論生態健康發展的一大問題”。熱點一出踴躍發言,已成輿論場中一景。發言并無不可,誰也沒有權力限制公衆發言,但過於輕率,就不可能保證發言有質量;表態過於匆忙,就難免掉入“陷阱”。

  比如有文章稱“江歌屍骨未寒,劉鑫卻高高興興參加聚會”,并有照片為證。而事實是,那是一張剪切後的舊照片,照片上有劉鑫,也有江歌,把江歌臉上打上馬賽克,然後稱劉鑫興高采烈,顯然是歪曲事實。再比如不少人指責劉鑫“做了新頭發,換了新頭像,比著剪刀手”,未免過於苛責。哪怕是父母仙逝了,子女也有理發的權利吧。

應該尊重江歌媽媽的“偏執”

  有法律人士認為,江秋蓮公布劉鑫一家信息,情節嚴重的,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從法律上講,當然沒錯,但對於一個哀慟至極想隨女兒而去的受害者來說,她還在乎違不違法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