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紀檢部門應介入“吐槽藥酒有毒被抓”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18-04-18 16:37:36


  廣州醫生譚秦東吐槽“鴻毛藥酒是毒藥”被抓事件在輿論場持續發酵。此事的更多細節被曝光,涉事企業及產品的更多“不光彩往事”也被挖出,有更多人出面力挺涉事醫生,更有輿論質疑事件的公理正義何在。昨日,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也發表聲明,表示願為譚秦東提供法律支持。

  隨著媒體對此事的不斷梳理與刨根究底,事件的脈絡愈來愈清晰呈現於公衆面前。然而,隨著更多“底片”的洩露,人們的面前又飛來更多的疑雲和謎團。

  人們發問,一款被查處廣告違法2600多次的產品為何屹立不倒?其廣告為何仍能在各地媒體狂轟濫炸,是誰在為這種行為撑腰?人們質疑,一篇點擊量僅2200多次的科普文章,究竟有何能量“危害社會”,值得跨省抓捕?其背後是否暗藏“地方保護”或資本挾持公權之嫌?

  更有專業人士對該藥酒的資質合法性提出質疑。“鴻茅藥酒”說是藥品卻總打著“保健品”的旗號,既是藥品為何又無任何臨床有效性的數據檢驗,它又是如何獲得合法“出生證”?

  衆說紛紜之中,一個更高層面的問題也被更多人思考,那就是假如譚秦東的文章真造成廠家的經濟損失,但這也只涉“名譽侵權糾紛”,是否該作為刑事案處理?若民事糾紛中一方報警就動用警力抓捕,豈不是未審先定罪?而“民事糾紛刑事化”又如何保障公民的權利?這種教訓之前還少嗎?

  顯然,“醫生發科普文被捕”至此已非一樁普通的個案,而成為一場如何正當使用公權力,以及事關社會公平正義的大討論。

  耐人尋味的是,涼城警方是以企業報警,說譚文造成兩家醫藥公司退貨,令廠家損失上百萬元,而認定譚秦東“犯罪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但有較真的媒體探究發現,其中一家公司并未退貨,另一家雖退了一批貨,但仍在賣鴻茅藥酒。如此看來,即使按當地警方給出的抓捕譚的依據,其事實真相到底如何,都成為大可存疑的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