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實體經濟“空心化”:中國經濟的一大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4 10:57:53  


  中評社北京4月24日電/美國《福布斯》雜誌18日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球企業2000強排名,中國有136家企業上榜,上榜公司數量僅次於美國(524家)和日本(258家)。該排行榜是根據銷售額、利潤、資產和市值等各種指標綜合評定而出的。在排名前30位的企業中,有6家中國企業,其中4家是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 (第5位)、中國建設銀行(第13位)、中國農業銀行(第19位)、中國銀行(第21位),另外兩家是中石油(第7位)和中石化(第24位)。銀行再次 “引領”了中國企業在《福布斯》上的排行,繼續扮演中國規模最大、利潤最高企業的角色。

  上海證券報刊登署名譚浩俊的文章說,如果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如果這是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的成果,如果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與其他行業之間已經形成了良性互動機制,見到這樣的榜單,無疑是令國人高興和期待的。只是遺憾的是,這是行政性壟斷的結果,所以對這樣的榜單,我們不僅高興不起來,反而更有理由擔憂中國經濟的未來。

  必須注意的一個現象是,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中國的銀行已出現了兩次業績“大爆發”。第一次是金融危機發生後的一年多時間里,國有商業銀行出現的信貸規模“大爆發”,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信貸資金投放總量超過了17萬億,尤其是2009年,一年的信貸投放總量更是突破了10萬億,創造了“歷史”;第二次是貨幣政策緊縮以後的一年多時間里,銀行出現了效益“大爆發”。由於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壓縮信貸規模,企業普遍出現了資金緊張。面對嚴峻的形勢,國有商業大銀行沒有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矛盾,而是趁機大幅上浮利率、在給企業發放貸款時搭配至少一半的承兌匯票、要求企業邊貸邊存、搭售理財產品、收費等。一般的貸款,都超出了基準利率的一倍以上,兩倍、三倍的也是比比皆是。前者留下的“後遺症”是,流動性過剩、通脹壓力加大,企業和民眾的經營負擔、生活負擔加重;後者留下的“後遺症”是,企業融資成本大幅增加,效益急劇下降,利潤源源不斷地流向銀行。由此可見,銀行這兩年的規模和效益大擴張,是以犧牲其他企業的利益為代價的,是對實體經濟的嚴重傷害,給中國經濟留下諸多隱患。

  而從入選榜單的其他企業的情況看,同樣具有令人擔憂的問題。進入排行榜前200位的中國企業,雖然有15家,但是,沒有一家真正的實體企業,其中金融企業占了9家、資源型企業占了4家,其餘兩家為通信企業。看看日本和韓國進入榜單的企業,排名首位的都是實體企業,前者為豐田汽車公司,後者為三星電子。美國進入榜單的排名首位的埃克森美孚公司,雖然這也是老牌的資源型企業,但早已走上了多元發展、跨國發展、控制性發展的道路,如發電、控制國外的礦山資源等。

  文章指出,這幾年,中國的實體經濟處境越來越逼仄,甚至被邊緣化。一方面,實體企業經營的難度越來越大,盈利空間越來越小,社會資本不願意再在實體企業待下去,實體產業出現了“空心化”現象;另一方面,銀行、房地產、資源性行業等盈利水平太高、經營太容易,對社會資本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使許多社會資本明里暗里進入了這些領域,也使社會利潤大幅度向這些領域轉移。

  實體經濟被“空心化”,不能不說是中國經濟的一大隱憂。雖然管理層已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提出了重視和關注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但是,如果銀行、資源型企業等仍然在不規範行為之路上走下去,那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問題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當我們在為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2000強的數量不斷增多、位次不斷前移感到高興的同時,更希望中國實體企業能像銀行等一樣快速成長。再怎麼說,銀行、通信、資源性等企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依靠實體產業的發展為基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