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袁騰飛錯在何處?

http://www.CRNTT.com   2010-05-21 10:19:39  


袁騰飛錯在何處?
 
袁騰飛的確是個好老師

   歷史教學,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歷史課堂的問題很多。有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學生對每門課程喜歡程度的排序中,歷史課居倒數第二位。

  而傳統教學的重理輕文讓學生過分看重理科科目的學習,造成了對歷史教學的輕視。在一個忽略歷史學習的社會環境中,學校、老師都成為有利於升學的工具,歷史教育無法真正發揮人文學科的教育功能。

  歷史課之尷尬,可見一斑…[詳見鏈接5]

  擺脫照本宣科,才能讓更多學生容易接受袁騰飛說:“我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牛’。我的課上也有學生睡覺,寫其他科的作業。剛教書那陣,學生在我的課上不務正業,我會發怒,也會沒收學生的作業本,什麼‘招’都用過。到現在,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學生都喜歡我的課。真正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永遠都只是一小部分。但其他人呢?其他人怎麼辦?”

  於是就要想辦法,“光講也不行,學生要犯困的。那就必須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有一個興奮點,所以穿插著我會抖一些‘包袱’。”

  袁騰飛用一種學生耳熟能詳的語言和方式,貫通古今,把“死”去千年的歷史,活靈活現地帶到學生面前,學生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

  但,老師上課時能否夾帶自己的“私貨”?
 
  歐美國家為何出不了“袁騰飛”與我國過去“重論”的歷史教育方式不同,歐美等國家的歷史教育把重點放在“史”上,通過大量史料把歷史真相還原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分析、判斷歷史事件之間的必然聯系。

  即是說,歐美國家的老師,不應該向學生提供“論點”,而是把“證據”交給學生,讓學生們自己去“論證”。

  而且在歐美國家,因為學生在政治和宗教上有不同派別,由於教授在課堂上擁有的不對稱權力,如果他們大談自己的政治或宗教觀點,就涉嫌利用課堂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侵犯了與他們持不同觀點的學生的學術自由。

  即便在中國,老師如果在課堂教堂中雜帶自己的“私貨”,而且是和教學內容無關的段子和戲說,那不僅是把觀點強加給學生了,更是在浪費全班同學的時間與精力,同時無法保證正常教學時間 …[詳見鏈接6]

  在課堂上應該怎樣講政治話題學術與政治不可能完全無關,課堂上會有非談政治不可的時候。但是,即使必須談政治,最好也能化為學術來談,而不是把現實政治直接搬進課堂。

  課堂上,沒有政治批判對象也沒有政治效忠對象,只有學術研究對象。如果學生學會了學術性的分析方法,見到大名詞,就鑽到下面去分析這一概念在具體時空的具體細節,你不用向他們灌輸也不必擔憂他們被人灌輸,放心讓學生自己折騰好了…[詳見鏈接7]

  結語:戲說有戲說的價值,只需標明“不是嚴謹歷史”即可。在課堂上夾帶“私貨”值得商榷,但為什麼有這麼多老師熱衷於此,而且廣受歡迎,也值得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