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風口浪尖”調油價 著實讓人費思量

http://www.CRNTT.com   2010-10-27 10:46:07  


 
  就物價普遍呈現不正常震蕩,迄今不見政府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從價格波動理論出發,商品漲價成因分為七大類:一是成本牽動型;二是供應短缺型;三是外部輸入型;四是故意哄抬型;五是借機搭車型;六是游資炒作型;七是恐慌性搶購拉動型。顯然,眼下已呈普遍傾向的商品輪番漲價,其主因在於後四類,尤其是游資惡炒。另一方向,消費者之外,生產者、流通者包括各級政府在內,出於各自的利益或穩定之需,也都對當前通脹加劇的趨勢十分擔憂,但從價格預警到價格監管,從價格調控到價格干預,無論是物價監管部門抑或行業管理職能機構,似乎都對眼下的價格亂象缺乏有力度的干預。

  在社會對物價已十分敏感,百姓承受力已相當脆弱,監管和調控又缺乏有效手段的情形下,發改委突然上調成品油價,不管出於何種主觀動機,其客觀社會效果無異於在為已經呈現的通脹加“油”。

  此次成品油價格上調,勢必進一步放大人們對通脹的恐懼心理。如是,包括原先促銷打折都賣不大動的商品在內,更多的生產經營者會利用已經導致的人心失穩,以成品油漲價抬升了生產經營成本作為冠冕堂皇之理由,乘機在價格亂象中大撈一把。

延伸評論:油价上调别被动国际化(南方網 2010年10月27日 周子勛)

  最近,經濟領域兩個美其名曰為“與國際接軌”的事:一是加息。一般而言,美聯儲加息都是以25個基點為單位,而我國的存貸款基準利率由於是以1個月30天為周期的,所有的利率調整幅度都必須能被3整除,因此一般選擇0.27個百分點。而這次央行改為與國際通行的0.25個百分點,是否可以認為我們已經靜悄悄地“與國際接了軌”呢?

  其二,受國際原油價格連續突破80美元/桶的影響,國家發改委日前宣布,自10月26日零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30元和220元,折合每升約漲0.17元和0.19元。此番調價後,全國各地汽柴油價格均創下了歷史新高,以北京地區為例,93號汽油漲至每升6.92元,97號汽油漲至每升7.30元。

  與加息有所區別的是,此次油價上調很大程度是受美元的推動,就此而言,是否表明我們又一次被動國際化了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