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建黨偉業》是部好電影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10:55:38  


  
《建黨偉業》的缺點 
 
  進度太快,以致讓觀眾對劇情不明所以

  比起《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的主線和邏輯其實更清晰,如前所述,就是“為什麼歷史選擇了共產黨”。然而由於內容跨度龐大,尤其在前半,許多情節只有短短一兩分鐘,很多背景只能通過字幕串起,這不免讓對這段歷史不甚熟悉的觀眾觀影時感到吃力。 

  例如五四運動時,經過廣泛鬥爭,學生被釋放,但陳獨秀卻仍然不滿意,到街頭散發傳單結果被捕。這段內容就交待得不甚清楚,觀眾看了可能會感覺疑惑。實際上,陳獨秀散發的是《北京市民宣言》,希望能擴大五四運動成果,在《開天辟地》中,這個原因就說的比較清楚。 

  比起國共分合為主線的民國後30年,從辛亥革命到共產黨成立之間的這十年歷史,大部分民眾要感覺陌生得多。但事實上,這段歷史對中國的走向有很大的影響,應該得到更多的了解。 
 
  部分情節虛構得不妥當

  在“張勛複辟”這一段故事中,影片對張勛的刻畫過於誇張。不僅設計了非常誇張的台詞,還虛構了溥儀弟弟戲弄張勛,把張勛辮子系上風箏,然後溥儀命令張勛用辮子拖著風箏跑的情節。在用辮子放風箏的時候,突然出現段祺瑞手下利用飛機轟炸紫禁城。這些橋段是為了顯示封建勢力有多麼愚昧,但顯然是有些虛構過度了。
 
  中共一大拍得有些突兀

  影片最大的問題在於,觀眾在看到最後,也即全劇高潮,中共建黨標誌——中共一大召開時,會感覺十分別扭。全劇的兩位核心人物陳獨秀和李大釗居然都沒有去參加一大,而參加了一大的代表中,只有毛澤東在之前戲份非常多,除此之外只有張國燾出現了幾次,其他人幾乎此前都沒怎麼露過面,在會場出現時感覺非常突兀。尤其尷尬的地方在於,這十三位代表,還有不少麻煩人物,特別是陳公博和周佛海這兩位後來的大漢奸。

  於是,影片有意無意之間就對這兩位後來的漢奸有所醜化,例如說周佛海一貫遲到,例如說陳公博攜妻來參加會議“很奇怪”,甚至於還專門安排了幾分鐘的大東飯店情殺案來把陳公博嚇走(實際上陳是怕身份暴露),雖然這兩位日後成了漢奸,但誰能保證當時這兩位不是真心信仰共產主義呢?

  但由於“一大”是共產黨成立的標誌,也是本片的高潮,因其神聖性所以在叙述上有此斟酌。但真實的歷史往往不是這樣的,陳獨秀不去參加“一大”,固然有所謂陳獨秀不願面見共產代表的因素,但更主要原因可能是“另有要事”。而李大釗不去,也並非因為片中所說“圖書館很忙”,而更可能是因為北京支部沒認識到“一大”這次會議重要性。對於其他“一大”代表來說,在當時也可能沒意識到“一大”的重要性,否則不至於後來幾乎沒人記得“一大”的具體日期了。

  總而言之,影片想表達“歷史選擇了共產黨”,但在呈現時,真實的歷史往往比想按規律呈現的歷史更為複雜。
 
  本片導演韓三平表示“主觀上確實是想發展一種新的類型電影……當然我們還做得不夠,還有很多值得表現的歷史畫卷”。可見,此類紅色經典系列還將繼續上演。

  來源:2011-06-17 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