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志武:美債危機源於美國社會藏富於民

http://www.CRNTT.com   2011-08-18 09:30:11  


 
  《中國經濟周刊》:中國能否通過減稅實現藏富於民?

  陳志武:實際上的可能性並不太大,但我還是要講,全國人大和國務院必須要把各部委要求增加稅和費的衝動控制住,否則的話,藏富於民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在未來幾年,中國應盡可能快地減稅,把不該有的稅廢掉,把保留下來的稅盡量降低。目前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左右,低於GDP的增長速度,而政府的稅收以每年3倍於GDP的增速增長,預算內財政稅收以30%的增長速度持續增長,這樣的結果必然使國民收入跑到政府的口袋裡,無法實現藏富於民。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應對國內高通脹的最好方式是什麼?

  陳志武:第一是讓利率繼續上調,可以相對改善民營企業的環境,降低對國有企業的優待。第二把海外的投資渠道進一步打開,把投資的渠道擴大。第三把很多政府干預的政策終止掉,比如說糧食、甚至於大蒜。在我看來很難理解,居然為大蒜和豬肉的價格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這些都應該由市場來解決,有幾天不吃也沒關係。政府的操作越多,限制價格上漲的結果是必然把未來的供給壓下去,這樣未來的通脹壓力又上升的更多。

   《中國經濟周刊》:前不久銀監會表示銀行業能承受房價下跌50%,對目前政府對房價的調控效果,您有什麼評價?

  陳志武:打壓房價的效果很有限。原因是老百姓投資渠道太少,銀行利率又太低,使老百姓的錢往其他方面轉移。而股市去年低、今年低,就是房價還在漲。所以大家把投資還是放在房地產和貴金屬上。除非是利率往上調,或是境外投資渠道被進一步放大,包括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港股直通車等,至少可以讓比較了解金融市場的個人和企業把錢投到境外,可以緩和國內的通脹形勢。

  《中國經濟周刊》:對普通人來說,高通脹的時期應選擇怎樣的投資理財方式?

  陳志武:實際上有一點,在高通脹的時期,能夠借到錢花就是最大的贏家。因為現在銀行貸款的利率大概是5%~6%,但通脹率更高,你今天借到的是5年的或者是10年的固定利率的貸款,如果明年通脹上升到10%,後年通脹上升到20%,而你借貸的利率沒變,等於是未來還錢的時候是還的更不值錢的錢,而今天用到的是更值錢的今天的錢。

  所以從金融投資角度來講,高通脹的時代能夠借到錢花,就贏了一大半。

  《中國經濟周刊》:也有評論認為就是這種借未來的錢消費的觀點導致了債務危機,你怎麼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