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王焱: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1-09-20 13:42:41  


 
變法維新的兩源:穩健派與激進派

  剛才我們講到戊戌變法中央朝廷發布詔書上諭有四、五十項變法內容,其中有兩項比較重要。而湖南的變法維新在3年之間主要有幾項:一是興辦時務學堂,傳授各種新學知識,包括西方的憲政知識等在內;二是設立南學會,這表面上是個學會,實際上是巡撫陳寶箴為了提升地方士紳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與能力,當成省級議會的雛形來辦的;三是興辦實業包括製造業、采礦業等;四是整頓和刷新吏治;五是興辦報刊,比如《湘學報》等新式報刊。直至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光緒皇帝仍然下了一道詔書,命令湖南巡撫陳寶箴繼續推進湖南的變法,詔書裡說“凡一切應辦事宜,務當堅持定見,實力舉行,勿為浮言所動,稍涉游移。”這是光緒皇帝在中央的變法失敗以後,依然期望湖南的地方變法能夠持續,成果能得以保存,但慈禧太後其後依然以“濫保匪人”的罪名將陳氏父子免職,結果湖南的新政變法也因受到康有為的牽連而被終止。

  這兩個變法有什麼不同之處?一個是在中央,一個是在地方,表面上看,他們當時都知道中國的舊法不能不變,在通過變法維新達到的政治目標方面也沒有大的差別,都主張通過君主立憲實現傳統中國社會向現代民族國家的轉型,但在落實目標的政治操作層面上,在政治文化理念的層面上,用陳寅恪的話說是在“思想源流”的縱深層面,卻都判然有別。他們把現代性的內容分別納入傳統儒學的不同框架裡,這不僅意味著兩源以不同的方式建立起古代社會與現代性之間的聯繫,而且標誌著近代中國兩種自由思想傳統的生成。梳理戊戌變法背後的兩源,不但可以彰顯出兩源對於現代性的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思想路徑,也可以看到,傳統儒學內部原本存在的張力和衝突,怎樣在近代中國現代性論域中延續到今天。

  康有為策劃的中央朝廷變法,最終敗就敗在他們介入慈禧與光緒家人母子之間的權力之爭上;而穩健派則以為只要能推動變法改革就行,反對介入宮廷間的權力之爭。康有為依托急於親政的光緒皇帝,後來竟然鋌而走險,意圖冒險發動政變,包圍頤和園劫持西太後,這種政治冒險主義,把變法改革的目標和宮廷裡的政變和權力之爭結合在一起,那麼一旦政治上的冒險失敗,必然牽連到變法維新也必然出現倒退。過去康有為編造了種種說辭,造了很多假,比如他把光緒皇帝給楊銳的密詔,說成是給他的,對密詔抄本的內容,他也進行了很多篡改。這就嚴重歪曲和遮蔽了歷史的真相。

  主張維新變法的這兩源,首先是在政治操作層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湖南巡撫陳寶箴要辦時務學堂,有人向他推薦康有為,他卻舍康而聘梁。1898年6月陳寶箴曾上書給光緒皇帝,說康有為的經學異端,是因為西方強勢文明東漸,康氏“以憤懣郁積,援‘素王’之號,執以元統天之說,推崇孔子以為教主,欲與天主耶穌,比權量力,以開民智,行其政教”,認為這會偏離變法維新的主題,引起不必要的爭論,所以要求光緒皇帝下令將康氏的《孔子改制考》銷毀。從這個奏折來看,陳寶箴一方面不贊成將康有為的經學異端作為維新變法的思想文化基礎;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康有為,又極力為他開脫。而康有為以前曾為別人起草奏折,說湖南巡撫陳寶箴“銳意整頓,為中華自強之嚆矢”,就是說認為維新變法是從陳寶箴主持的湖南變法開始的。可到了1898年9月,他又擬了一道折子,對陳寶箴卻大加責難說:“該撫之無真識定力,灼然可知矣。”他同時指責陳寶箴所保薦之人“多守舊中之猾吏”,或“貪險奸橫,無所不至”,或“刻薄性成,怨聲載道”,或“居心巧詐,營私牟利”,或“招搖納賄,把握威福”,幾乎一無是處,因此,他建議皇上不要重用陳寶箴保薦的人才,而應“嚴旨儆勉,以作其氣”。其實,被康氏視為大奸大惡的守舊之人,很多也主張維新變法,只是不同意康有為的經學異端而已。康有為對陳氏父子力圖泯沒新舊黨爭,以推進維新變法的苦心孤詣,卻毫不領會。由此也可見,兩源在政治操作層面上的分歧與對立。

  康有為雖然後來意圖發動政變劫持慈禧太後,但高層統治者中最早重視他的人,還是西太後。有人把康的書給慈禧太後看,她覺得不錯,就讓軍機大臣榮祿召見他,問他治國有什麼良策。康有為說“非變法不能救中國”。榮祿說如果大臣不贊同變法怎麼辦?康有為回答說,殺幾個像你這樣的一二品大員,法即變矣!非常驕橫狂妄。這位南海聖人認為,只要有權力作為依托,用殺人的辦法就可以推動改革。他把改革看成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結果躁進盲動,導致失敗。

  其次,我們看到,變法派的這兩源所依托的社會基礎不同。康有為的心目中只有皇權,他的目標是將中國社會既有的社群打散,讓每一個原子化的個人與皇帝之間建立面對面的聯繫,由此出發,他主張實行日內瓦那樣的小共和國的直接民主,說“夫尊民意民權者,不能直達而以代議名之,苟不能如瑞士之直議,何權之有?”就是說如果不能實現盧梭所主張的日內瓦共和國式的直接民主,就不能說實現了民權(有論者曾經指出,康有為所主張的議院,其實並非真正的議院,只不過是一個備皇家顧問的咨詢機構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