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下推動結構性減稅該從何著手

http://www.CRNTT.com   2011-09-21 08:28:19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訊/財政部9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全國財政收入7546.37億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927.02億元,增長34.3%。8月財政收入增幅較高,除受經濟增長和價格上漲帶動外,主要是清繳4月至6月石油特別收益金收入合計529億元集中在本月入庫,若剔除此項特殊因素,則增長25%左右。今年前8個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74286.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9%。

  上海證券報發表資深媒體財經評論人譚豐華文章稱,一路飆升的財政收入再次撩撥起了國人期待減稅的神經。在中國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增長的形勢下,無論對於國家大局還是民眾個體,無論對於短期穩定和諧,還是對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管是從公平角度還是效率角度,減稅都善莫大焉。

  先看一組數據:2000到2010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長了6倍,當今世界難有匹敵者,而居民收入只從2000年的人均5800元,增長至2010年的1.8萬元左右,增長不到3倍。中國2000年的稅收收入占GDP比例為12.8%,即八分之一,而到了2010年末這一比例提高到19.5%,接近五分之一。許多專家認為中國整體稅負不高,但多項研究數據表明,中國的稅負程度與現有經濟發展階段不符,遠遠超過經濟發展階段相類似的國家的平均水平。

  文章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全方位進入了“高成本時代”,利率、匯率、稅率、費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讓金“三金”,原材料進價和資源環境代價“兩價”九種因素叠加,推動經營成本直線上升,中小企業生存遭遇了巨大壓力。據報道,以糕點和肉食經營為主的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全年淨利潤1.65億,稅負達1.58億,基本掙1元錢交5毛錢稅。對於眾多中小企業來說,逃稅,或者不逃,是個關乎生與死的問題。同時,中國現行稅制對自然人的征管制度安排尚不健全,大部分高收入或灰色收入群體得以逃避應負稅責,這不但對普通工薪階層顯失公平,而且產生了不可忽略的馬太效應,導致了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

  文章表示,然而,減稅卻始終是個敏感話題,阻力不容小覷。當前經濟發展依然依靠政府投資拉動,需要不斷增長的財政收入,而在實體經濟造血功能日益萎縮的情況下,政府收入增長壓力很大,這使減稅遭遇更強大的阻力。另外,由於部門利益分割,不同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各有稅收增減訴求,這無疑也構成了減稅的阻力。

  更重要的因素是稅收觀念。很多人認為,增加財政收入對於減小貧富差距以及改善民生、增進民眾福祉具有重要意義。但從古今中外的事實看,更多的財政收入並不會導致社會福利的相應提高,只有減稅才能形成真正有長遠意義的扶貧效應,才能提高分配的公平性,真正實現藏富於民,才能賦予民眾對其財富終極的支配權限,拉動消費,實現經濟內生、可持續增長。因此,應該反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這個機制保證了政府的調控能力,但結果是企業競爭力下降,民眾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難以有效提升。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