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搞活經濟需要安分守己的小政府

http://www.CRNTT.com   2012-06-26 08:35:05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訊/每當經濟出現不景氣苗頭,有關部門就會一邊放項目、一邊談改革。“放項目”往往是給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注入巨大投資,“談改革”多半是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壟斷領域。但最後的結果卻總是投資下去了,壟斷依然如故。

  投資者報發表評論文章稱,近日,匯豐中國公布的6月份製造業經理人指數為48.1,再度刷新7個月來的新低,其中新出口訂單創下三年來最大跌幅。外需和內需的疲軟讓未來經濟堪憂,但上一輪投資拉動的不良反應尚未被消化,房地產市場依然處於嚴控狀態,通脹隱患也未消除。經濟學家許小年在考察了東南沿海的企業後認為,現在的經濟形勢比2008年更嚴峻,但中國經濟的“鴉片”存貨已見底,將希望再次寄托在財政刺激上不太可能。

  羸弱之人沒有鴉片就只有去“強身健體”,在決策者眼中所謂“強身健體”就是“調結構”,就是給民營經濟鬆綁。也許只是巧合,糟糕的經濟數據出台同時,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壟斷領域的各種文件陸續出台。

  不久前,國土資源部宣布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國土資源領域,電監會發布支持引導不同所有制企業進入電力市場的意見。緊接著,國家能源局又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修改基金公司管理辦法,取消對基金公司持股5%以下股東的審核,放鬆對基金業的管制;甚至連銀監會也出台了降低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門檻的意見。

  早在2005年,中央政府就出台了《國務院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幹意見》,即人們常說的“非公36條”。可“意見”出台之後的幾年卻是國有企業高歌猛進,民營經濟的利潤和生存空間遭到擠壓。2010年,國務院再出“新36條”力求激活民營資本,改善經濟結構,但兩年過去收效甚微。

  對於各部委最新出台的對民營資本鬆綁的政策,我們支持並看好。特別是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就任後,其推行的一系列新政,讓人們看到資本市場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此次對基金業管制的放鬆,雖然不是專門為民營資本下調准入門檻,但不論從基金公司的發起設立,還是基金發行和投資操作上,都使壟斷的基金業向市場化發展方向再邁了一大步。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