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駕校費用瘋漲,偽市場化下的壟斷作祟

http://www.CRNTT.com   2013-01-15 11:42:28  


 
  ■ 封閉市場,僧多粥少

  在駕照的申領考試程序上,交管部門變相禁止“公民自學”,只有通過駕校才能得到駕照考試機會

  肆無忌憚的駕校漲價,是駕培市場過度壟斷的結果。一方面,各地交管部門嚴格限定當地駕校的數量;另一方面,物價部門又對其收費進行價格指導。此外,政府的交通部門聯手交警,出台的一些駕駛學習的“限制性規定”,除少數地區外,各地交通法規規定,想成為一名機動車駕駛員就必須參加駕校培訓並由駕校統一申辦駕考及駕照,申請駕照考試報名必須出具《駕校培訓記錄》。這也就是說, 如果不交費參加附屬於公安部門的駕校培訓也就無法直接參加駕駛員資格考試更不可能獲得駕照。這樣的政策將想申領駕照的人逼到駕校這“一條路”上。

  在相當封閉、明顯“供給不足”的駕校市場,即便價格再高、漲幅再大,也要選擇駕校培訓

  作為政府行政審批下的產物,各地確實存在很多家駕校,駕校與駕校之間也存在競爭關係。然而,在政府審批和價格管理之下,所謂的駕培市場雖然也能實現部分市場要素的流動,但在交通管理部門嚴格的准入限制下,駕校市場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封閉、明顯“供給不足、求大於供”的市場,即“偽市場”。政府的行政審批意味著設定了地方駕校開辦總數,完全通過行政許可的方式排斥競爭者介入競爭,被准入者競爭對手將會很少,公民選擇餘地過小,而相對模糊的政府指導價,又給了駕校太大的自我定價權。即便定價不公平,培訓人也不得不接受。以南京市為例,僅2011年該市就有22.58萬人考取駕照,而培訓這20多萬人駕校只有幾十所。正是這種供不應求的畸形關係,不僅使駕校的培訓費逐年上漲,而且大多數駕校都“偷工減料”,扣克學員的學習和駕車實習的時間。由於政府主管部門對駕校發展的限制,造成市場“僧多粥少”,使得駕校的霸道愈發囂張,學員根本就沒有講價的餘地。

  從制度背後相關利益分析就會發現,制度的背後潛藏著一條巨大利益鏈,有學者稱之為政府依法行政所必須超越的“部門利益”。公安、交通部門參與舉辦駕校、參與駕校培訓業務,在駕駛培訓高額利潤的驅動下,有關部門通過非法增設行政許可等手段,剝奪了公民學習駕駛技術的其他選擇權,形成了對駕照考試培訓的壟斷,堂而皇之地將利益輸往駕校。這正是駕校熱衷於漲價的根本原因,漲價是政府管制與駕校逐利本性的共同產物。

  目前,駕校招生火爆、考生增加,交管部門對駕考考量做出限制,人為地造成更嚴重的“供給不足”的現狀

  另外,在現有的壟斷格局下,目前全國各地多數駕校招生火爆,然而,部分地方交管部門卻對駕照考試進行新的考量限制。以上海市為例,據《東方早報》報道,業內人士透露,根據公安部的有關規定,駕考考量由考試場地、考試設備、考試車輛和考官數量這四個條件決定。之前上海市車管部門有70多名考官,再外借70名,共有140多名。但根據新規,外借考官不能超過40%,上海現在的考官數量已經減到110多名。原先大路考一般只考2公里,一名考官一天可以考26-28人,而現在增加到3公里,一名考官一天就只能考20個人。在考生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對於駕考考量做出新的限制,人為地造成了更加嚴重的“供給不足”的現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