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陶然:不改革就沒有“下半場”

http://www.CRNTT.com   2012-10-20 09:28:06  


陶然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訊/此间新京報日前登载该报对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陶然的专访,内容如下:

  經濟增速下滑是由全民埋單

  新京報:在美國和歐洲,2%以上的GDP增速就是很客觀的增速了,但在中國GDP增速降到7%附近,雖然絕對數依然很高,但我們的感受就很差了。這是為什麼?

  陶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因為現在這個發展模式裡面,老百姓實際獲得的,尤其是占人口多數的底層勞動力獲得的經濟增長收益比較少,大部分收益被企業和公共部門拿走了。

  只有維持一個很高的增長率,才能夠保證老百姓的收入有所增長,如果經濟增長速度下來,老百姓收入增加的份額就更少了。

  這種發展模式下,一般百姓的收入份額較低,而且超發貨幣帶來的通貨和資產價格膨脹、地方政府和國企不當投資造成的銀行壞賬最終都是由老百姓來埋單的。當經濟增速下滑,壞賬增多的時候,最終只能通過財政補貼、通貨膨脹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全民埋單。

  土地制度改革是突破口

  新京報:你之前提到過,在諸多紛繁複雜的問題中,土地制度的改革可能是突破口,這背後的邏輯是怎樣的?

  陶然:應該是通過土地制度改革,配合財稅、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健康城市化,這是比較好改的切入口。而改革方案的基本點,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增加城市住房用地供給。在化解當前中央房地產調控兩難局面、有效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逐漸消除城市房地產泡沫,並為地方政府創造穩定的稅基。

  新京報:具體要怎麼改?

  陶然:首先,改革目前的徵地制度。政府除公益事業繼續徵地外,對經營性用地不再征用。由開發商與作為原土地權利人的農村集體、農戶直接進行談判並完成市場化交易。

  其次,鼓勵“城中村”、“城郊村”村集體與村民自主開發為城市流動人口與低收入階層建設出租房。可以考慮借鑒國際“區段徵收”和“市地重劃”經驗,根據統一規劃,政府無償徵收一定比例的城中村土地,部分可作為城中村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剩餘拍賣獲取出讓金作為基礎設施改造來源。徵收比例視城中村實際情況(人口、密度、地價等)大致確定在30%-50%之間。

  同時,靈活運用城市規劃手段適當提高剩餘地段開發容積率,確保村集體和村民留用地段的有效增值。

  對於既有存量小產權房,在補交一定標準出讓金,並通過改造達到一定基礎設施和規劃標準後,符合條件的可轉為大產權。地方政府對一定面積或套數以上住房抽取房產稅或出租屋收入所得稅。

  另一個保增長、調結構的關鍵措施,是逐步打破國有部門在一些製造業上游和高端服務業部門的壟斷,比如石油、石化、電信、交通、航空、礦產,以及一些教育和醫療部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