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奶粉限購”讓香港大陸兩敗俱傷

http://www.CRNTT.com   2013-02-26 10:34:36  


 
  需要說明的是,前文提到的銷量猛增而導致本地奶粉被“掃光”的情況在香港並不存在,香港本身不是奶源地,也沒有關稅。對香港市場來說,需求量增加就會拉動進口量增加,雖然部分品牌到貨會有滯後,但整體上並不存在出現奶粉荒可能。通過香港統計出的奶粉進口數字也可以看到這種需求增大導致供應增加的關係,2008年香港進口奶粉1.51萬噸,到了2012年上漲了194%,達到了4.44萬噸。香港市場反應的靈活,藉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香港也確實沒有出現真正的“奶粉荒”。對此,業內人士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就曾表示:“香港大多數品牌奶粉都是有貨的,只是少數幾款嬰兒奶粉供貨不足。”劉愛國還稱,“已經獲得惠氏等多家供應商的承諾,供貨量能滿足所有香港嬰兒的需要。”對業界的說法,香港特首及相關官員也是首肯的。

  但另一方面,內地掃貨客的確幹擾了港民的生活,令港民反感

  根據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的分析,除部分品牌奶粉缺貨外,另一個令香港民眾感到刺眼的原因就是不少人螞蟻搬家的採購方式,大陸遊客和“水客”不是大規模的運輸,而是採用效率低下且擾民的運送方式。香港地鐵推行的收緊行李重量限制(由32公斤下調到為23公斤)的措施,就是為應對這一問題。

  而且在雷鼎鳴看來,問題不在市場是否被巨大的需求扭曲,而在轉口的模式落後。若可以增加嬰兒奶粉轉口的效率,不致造成擾民的話,問題就會有所緩解。

  此外,一些香港人會被少數人的極端行為影響,把對走私者和“水客”的恨,加到普通遊客身上;還有部分港人不願內地客來買奶粉,原因也不一定是自己需要奶粉,只是對“赴港生子”等一系列事件的又一發酵,是對內地客搶購各種日用品、擠占當地人生活空間反感的延續。在奶粉限售政策上,這些人也顯缺乏理性的考量,只是抵觸情緒占主導。

  這種不理性甚至延伸到了國際舞台上。在美國白宮網站上,甚至有過萬港人隔空向美國總統奧巴馬請願,這封請願書被發布在美國白宮官方網站的WethePeople聯署網頁上,題為“香港嬰兒大饑荒爆發,請求國際援助”。不但標題誇張,請願書里的內容也十分離譜“我們要求國際援助,幫助香港嬰兒面對可能即將到來的營養缺乏。”足可見這種抵觸情緒之深。

  然而,“到了絕境才採取防禦性幹預”才是自由市場中政府應起的作用

  在自由市場中,政府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上屆香港特首曾蔭權的一段話可供參考,在回答“要不要限制內地人湧港買樓以平抑樓價”這一問題時,他說道:“樓市不能限制內地和海外買家,否則會扭曲自由市場,也可能違反國際條約。”他說“限制海外資金買樓不是不行,但只有真的到了絕境,才會考慮這個做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