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白岩鬆:中國傳媒吸引不了優秀的年輕人

http://www.CRNTT.com   2014-05-26 15:53:22  


 
是順勢而為,不是順坡下驢

  南方周末:怎麼看新聞頻道這十年?

  白岩鬆:新聞頻道生逢其時,它是幾代新聞人的夢想。2003年5月,我和李瑞英、敬一丹、羅京是頻道開播最先說話的4個人,開篇詞是我說的。

  十年裡,它徹底改變了中國新聞的面貌,讓電視直播成了新聞常態化。此前,大量的新聞節目都是錄播的,嚴重滯後,新聞播出的時候往往是舊聞。

  十年裡,新聞頻道每天幾百條新聞,量夠了,但質做得怎麼樣?人們最關注的那三兩條,做得好不好,有沒有質感?大量的信息重複,滾動性和及時性不夠。另外,好記者、好主持人、好編導誕生了多少?你會發現,沒有多少。新聞頻道,還是吃歷史遺留的底子。

  我得電視主持人金話筒獎的時候29歲,那年破格提升高級編輯,我做香港回歸,做三峽大江截流……我們幸運地趕上了那次新聞變革。但現在一切都求穩,沒有新的機制變革,沒有新的節目,也沒有出新人。

  最後就是悲觀。中國傳媒吸引不了優秀的年輕人。人才來了,如何留住他們,給他們發展空間?張泉靈做電視十年,李小萌也過四十歲了,但我們沒有制度改革,培養年輕人接班。

  南方周末:你怎麼看待方宏進、崔永元、李咏、柴靜的離開?

  白岩鬆:一個單位有人走來走去,太正常了。這些問題不是我該談的,最重要的是我還在央視,我該做什麼?

  《新聞1+1》五年下來,事實證明,風險遠比我當初想象的大。今天你批評A部門,明天批評B部門,後天批評C省,大後天批評D市,都有可能。五年下來,你覺得我得罪了多少人?

  我只是順應了新聞邏輯。綜觀歷史,人只能順勢而為,是順勢而為,而不是順坡下驢。我不知道,我能扛多久。電視還能在傳播這個陣地上扛多久?我們周圍的輿論環境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的機制要不要變革?

  我對未來充滿好奇,這種好奇之中更多的是樂觀,但想讓樂觀變現,就得行動,就得敢於變革,敢於迎接挑戰。一個人如此,一個時代同樣如此。

  南方周末:你對大學新聞系的教學滿意嗎?

  白岩鬆:有時我挺驚訝,居然有很多新聞系沒有採訪課!我每學期要給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講一堂課,我就跟他們提,後來他們從2012年下學期開始,聘請全國媒體人過來講採訪課,把採訪課納入到課程體系當中。

  我的“東西聯大”座右銘就是:“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想要改變,開始行動。”

  我跟溫家寶總理當面說過,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甚至都不是把應試教育改成素質教育,而是為未來培養什麼樣的中國人。只有把這個思維轉過來,很多的教育理念,包括教科書等,才會發生真正的正確的改變。

  作為新聞記者,我的確很擔心大學的教育,為什麼我要去做這件事,恐怕這裡也存在一定的不滿。

   張英 2014-05-23 10:5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