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潘錫堂:反服貿 誰被綁架誰悲哀?

http://www.CRNTT.com   2014-06-11 00:12:16  


 
        檢討與省思--反服貿抗爭退場後的民進黨與兩岸關係

  “太陽花學運”雖然正式退場,學運的力量卻可能遍地開花。國民黨執政無力,最大反對黨民進黨卻沒有因此得利,公民社會不僅排斥政黨、甚至遙遙領先在野黨,民進黨徹底被邊緣化,綠營政治菁英紛紛提出警訊,太陽花學運興起,反映出民進黨和公民社會的嚴重脫軌。

  學運風起雲湧,不僅國民黨受傷,民進黨也面臨邊緣化危機。民進黨五月底改選黨主席,蔡英文率先拋出要結合社會力量,謝長廷倡議“黨是會議”,蘇貞昌也宣布啟動黨務改造;如何讓民進黨翻身,將是黨魁之爭的激辯題目。

  服貿協議本不應該引起這麼大的風波,它只是單純台灣經濟要生存發展必須向全球開放的先聲。但在民進黨“反中”意識形態長期渲染下,引爆三月學潮,也因為學潮,才讓各界驚覺服貿背後台灣社會如此多元的心聲。

  這股聲音裡面,除了有民進黨一貫的台獨拒中,還有年輕人飽受經濟壓力的焦慮、對藍綠惡鬥衍生的代議政治不滿、更隱藏可能被大陸“先經後政”統一的恐懼。這場學潮把這些問題如出疹子般一次迸現。

  三一八學運最大的盲點:一方面把服貿協議的程序問題完全歸咎張慶忠卅秒快讀的“黑箱”,另一方面把協議內容醜化為馬“政府”包藏禍心的賣台計劃,對“立法院”的失職和無能卻視若無睹,不置一詞。

  學運主張“先立法/後審查”,這個《監督條例民間版》(現改稱《兩岸協定締結條例》)以“兩國論”為架構,其極盡刁難又以幾乎能使未來兩岸任何協議皆簽不成為目標,更欲對已簽成的所有協議翻案否決;倘若此一“民間版”即是這場學運的政治宣言,則這場學運其實是“換一塊路牌的台獨”。

  如果學運學生不想再被貼上“綠營打手”的標籤,他們對監督條例及服貿協議審議的監督守護,就不能再一面倒地偏向一邊;他們的“遍地開花”活動,也不能只鎖定藍營“立委”。因為,從全民的眼光看,朝野“立委”都應該對兩岸問題負起同樣的責任,都該接受相同的監督;如果學運的後續行動太過偏頗,只會喪失自己的正當性。

  民進黨“天王”雖刻意隱身學運背後,但五月改選黨主席,“兩個太陽”的權力之爭又將浮上檯面。事實上,公民意識高漲,已凌駕於政黨之上,這股力量將來未必會化為支持綠營的選票,當第三勢力出現,很可能吸納這群厭惡藍綠的人。

  如何重拾民心,是下任民進黨黨主席不可迴避的課題。蘇蔡謝三人都已意識到,若不盡速拉近民進黨與公民社會的距離,在野力量可能分化,讓第三勢力有取代民進黨的機會,也無法打贏年底七合一選戰與2016大選。學運退場後,也是民進黨接著上場改革的時候。

  “太陽花”加上綠營奧援,兩股力量結合,不僅社會迅速裂解成為反服貿與反反服貿兩股力量,也激化藍綠導致基本盤歸隊;學運背後有反馬元素,最後能否轉化成為七合一反國民黨的選票,仍有變數。

  中共國台辦的發言人直指民進黨是學運幕後黑手,表示“民進黨在這次事件中的角色和表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並指責民進黨“借兩岸協議監督之名,拋出所謂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企圖瞞天過海,將‘一邊一國’塞入其中,再次暴露其台獨本質”。

  原本在民進黨內有人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之說後,民共之間所營造出比較寬鬆、友善的氛圍,可說是在“太陽花學運”爆發後瞬間倒退回了扁“政府”後期的緊張局面,民進黨大有重新淪為“麻煩製造者”境地的危險。

  “太陽花學運”主導力量所展現的動員能量、議題主導能力以及傳播的技術,可以說已完全奪去了民進黨的舞台與光芒,民進黨徹底成為政治舞台上的配角。接下來,“太陽花學運”的主導力量一定會和民進黨之間產生微妙複雜的競合關係,一方面在兩岸問題的立場上牽制民進黨的轉型,一方面在議題上影響民進黨的主導權,再一方面則會和民進黨爭奪支持群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