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盡快實施以城市化為中心結構大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4-07-22 09:00:03  


 
  第三,認為不能依靠消費拉動增長。反對增加消費的人認為,不能忘了投資是增長的源泉,這話當然沒錯,但還有一條理論叫經濟發展必須按比例,如果投資過度而消費不足,就會有生產過剩危機。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曾進行過一場大調整,就是針對當時積累率過高的情況,提出了要壓低積累,提高消費的基本任務。從1979-1981年,中國經歷了三年投資原地踏步,即三年投資沒有增長,積累率從1978年的36.5%,被壓低到1981年的28.1%;社會消費則從1978年的1559億元增加到1981年的2350億元。用今天的口徑來說,就是資本形成率從1978年的38.2%壓低到1981年的32.5%,直到南巡講話後的增長高潮中,資本形成率才超過了1978年的水平。在這長達14年對積累與消費比例調整中,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平均高達9.4%。如果沒有這種調整,又哪來經濟高增長與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真心擁護?所以,那種認為儲蓄與投資比率只能升不能降的道理,在理論與現實中都是說不過去的。

  儲蓄率過高就要“壓儲蓄、上消費”,而繼續“上投資”就會加重生產過剩,這是非常樸素的道理。當然提升消費比例並不是動員人們花光所有儲蓄那麼簡單,而是通過推動城市化,創造出把農村低收入人口轉變成城市高收入人口的條件。這是真正的結構調整,要進行這樣的調整還是要靠投資,但這類投資不是用在擴大產能,而是用在實現農民轉變成市民所必需的條件,如城市的居住條件、生活與教育醫療條件等,用過去的話說,就是要更多的搞一些非生產性建設。

  總之,判斷中國是否有了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還是要看是否展開了以城市化為中心的結構大調整,因為只有城市化才能救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