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淡化GDP”背後的積極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14-08-21 09:37:03  


“淡化GDP,重視民生”成為政績考核新導向。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訊/據媒體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以來,福建、山西、寧夏、河北、浙江等省份,降低或取消了對基層的GDP考核。其中,70多個縣市明確取消了GDP考核。“淡化GDP,重視民生”成為政績考核新導向,表明簡單“以GDP論英雄”正在失去市場,也預示著中國經濟發展有望在科學的政績觀引導下,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

  經濟日報發表時評人潘璠、化成文章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如同一輛行駛的列車。隨著承載量、道路、環境的變化,車輛需要適時地加速、減速、停車、保養。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不斷邁上新台階,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但結構效益、資源環境、收入差距、房價高企等問題,對發展的科學性、可持續性和包容性帶來了巨大挑戰。只有適應規律、調擋降速,才能發現和解決問題,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果違反規律,為保持經濟增速而不擇手段,就會擴大和加劇矛盾,從而欲速則不達,反而延緩和遲滯發展的進程。

  文章稱,在簡單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考核辦法下,一些地方、部門甚至專家學者,對發展速度推崇備至,導致在增速已經很高的情況下,依然把哪怕很小幅度的回落都視為不可接受的下滑,並屢屢提出經濟增速不能低於多少多少的“紅線”。實踐證明,這樣的分析是不科學的,對經濟發展也十分有害。

  以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為例,如果長期維持10%的增速,價格漲幅保持在3%以下,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意味著,城市投資規模要一年高於一年,城市建設的“大餅”要不休止地向外圍擴張,城市就永遠是一個大工地,政府的負債也將不斷高企。同時,為保持投資長期不降速,必須在增量不斷加大的同時,使存量遭到破壞和減損,以致過多耗費資源,過度污染環境。現實中,一些城市投資增速長期維持在15%至20%甚至更高的水平上,如果在發展初期階段還值得驕傲,長此以往就應使人擔心了。同理,在GDP增速上長期追求不變目標的副作用,則是結構失衡、產能過剩、負債加重、環境惡化等等,而終有一天會難以為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