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楊立憲:兩岸一家親 習近平提出因何需要?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00:12:27  


 
  第五,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包括“那些曾經對‘台獨’抱有幻想、主張過‘台獨’甚至從事過‘台獨’活動的人”,⑩“團結的人越多越好”。

  統一戰線是中共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一大法寶,也是我們實現振興中華、統一祖國兩大目標的重要法寶,落實“兩岸一家親”更要用活這一法寶。以國民黨為代表的泛藍陣營和我們有較多的共同語言,是我們在島內依靠的中堅力量,故團結泛藍陣營共同奮鬥,在大陸內部已形成共識,沒有太大的分歧。對於爭取以民進黨為代表的泛綠陣營分化轉化,區別“溫和台獨”與“激進台獨”,區別頭面人物與普通民眾,我們在認識上也沒有太大的分歧。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們對於泛綠陣營絕大部分人為什麼會主張“台獨”,缺乏歷史的考察、全面的認識乃至同胞的理解。沒有看到他們之所以主張“台獨”,是源於歷史上曾屢受異族侵略壓迫,祖國曾經“出賣”過他們,台灣光復後曾發生過“二二八事變”,冷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兩大陣營對立、兩岸長期分治,國民黨當局長期實行戒嚴威權統治,中共當局在探索發展模式上曾經走過彎路,島內長期進行反共拒統偏安教育等等。正是這種種原因,催生了他們強烈的要求自己當家作主的願望,以及對祖國的不信任暨“反共、畏中、懼統、分立”的情結。正因為在認識理解上缺少同理心,存在盲點,加之長期形成的統獨勢不兩立、“左比右好”的思維定式,造成了我們在做泛綠陣營工作時缺乏耐心、沒有信心、顧慮重重、禁區太多,容易談“獨”色變,容易誇大藍綠兩大陣營在台灣前途主張上的分歧,最終導致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進展有限。貫徹“兩岸一家親”理念,需要我們在這方面多進行一些反省和思考。胡錦濤曾發表對“台獨”人士“也要努力爭取團結”的談話,⑪其前提就是把泛綠陣營的基本民眾視作台灣同胞的組成部分,從“兩岸一家人”的立場出發,以最大的善意、誠意、耐心來對待他們,爭取他們轉變認識,“回到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來”,如今來看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

  最後,要妥善處理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辯證關係,既要反獨防獨,也要克服統一急躁病。

  如上所述,由於各種原因,台灣意識中存在著一些消極負面的成分,這為“台獨”活動提供了土壤及條件;兩岸關係雖步入和平發展軌道,但因時間不長,解決的問題有限,並沒有給“台獨”勢力以致命的打擊。相反,由於國民黨當局執政不順,台灣經濟發展遇到困難,社會貧富差距拉大,民眾怨氣大,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趁機將問題歸罪於馬英九當局的大陸政策開放,歸罪於兩岸交流速度太快等,致使兩岸關係在去年以來遇到很大的阻力。例如:對台有利的兩岸服貿協議在台遲遲通不過,今年爆發所謂的“太陽花運動”暨反服貿學運,台“立法院”決議今後兩岸所有協議先經台內部通過再簽等。與此同時,民進黨支持度上升,民意調查主張“台獨”的比例上升等。這些提醒我們,反“台獨”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決不能掉以輕心,不能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表面形勢衝昏頭腦,要高度警惕“台獨”勢力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同時要認識到,兩岸統一的時機並不成熟,我們決不能操之過急,要防止超越台灣民眾的覺悟程度暨認識程度,一廂情願地強迫台灣民眾接受立即統一。落實“兩岸一家親”,應做好兩岸關係將長期處於“和而不統”階段的心理準備,以極大的恒心毅力和耐心,一點一滴地為和平統一積蓄動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