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人民幣匯率長期走勢取決於中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5-08-15 07:58:18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度貶值千點,自8月11日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兩天已連續貶值接近4%。全球主要股市、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受此影響大跌,中國周邊國家的貨幣也隨之貶值,市場震動不可謂不大。

  經濟參考報發表經濟學家馬光遠文章稱,對人民幣的突然貶值,國際社會的評論基本保持了理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設定每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新機制表示支持,稱此舉是“值得歡迎的一步”,並稱希望中國在兩到三年內開始實施浮動匯率制。國際主要財經媒體普遍對中國通過市朝的改革調整匯率持理解態度,特別是美國,也沒有對中國下調人民幣匯率的行為給予特殊的評論。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對人民幣適當貶值有預期。

  文章認為,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複雜,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強化,全球貨幣政策受美元加息的影響一片動蕩的情況下,適當並主動對已經高估的人民幣匯率貶值,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穩增長,也有利於保持人民幣一定程度上的競爭力。我們看到,自美聯儲決定退出QE以來,美元相對於全球主要貨幣都出現了大規模升值,美元指數已經從年初的90左右,上升至目前的97以上,最高時曾經突破100大關。在美元升值同時,包括歐元在內主要貨幣相對於人民幣卻在貶值,從而使得人民幣有效匯率不降反升。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自去年年底以來,人民幣兌一籃子主要貨幣升值逾3%,人民幣相對於歐元、日元更是升值20%以上,這使得人民幣的有效匯率持續走強。在中國經濟持續下滑,貨幣政策維持較為寬鬆的情況下,這種有效匯率的上升一方面和中國基本面背離,另一方面,也影響中國出口。今年上半年外貿形勢慘淡,這在一定程度上和人民幣維持強勢有很大的關係,這也是央行的中間價和市場價出現背離的直接原因。就此而言,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是順應市場,對市場價格的認可。

  但是,人民幣連續兩天大跌,也讓市場擔心人民幣未來是否進入長期下行通道,而這種持續的下行是否會引發其他國家貨幣的競相貶值,從而陷入羅賓遜夫人所言的“以鄰為壑”的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惡性循環中去。

  文章表示,市場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如果進一步思考,就會發現這種擔心根本沒有任何必要。因為,人民幣一旦真的進入持續下行通道,對中國自身也會造成很大傷害,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首先,正如前述,人民幣匯率調整是基於市場的預期而進行的市朝行為,其用意並不在於通過人為壓低匯率,使得中國商品取得不合理的競爭優勢;其次,央行本次調整人民幣匯率,會對羸弱的中國出口形勢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這種幫助作為只是一種對人民幣匯率的矯正,而非刻意通過貶值提升出口。第三,大幅度和持續的貶值一定引發資本的大規模外流,引發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很顯然,這是中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就此而言,同意人民銀行官方和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觀點,一方面,中國經濟、中國外貿以及中國外匯儲備的基本現狀決定了“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幢;另一方面,近兩日人民幣匯率波動仍在可控範圍之內,人民銀行在必要的時候完全有能力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市熾率,防止出現由於羊群效應導致匯率非理性大幅波動。

  文章指出,長期而言,人民幣匯率走勢取決於中國經濟自身的基本面。無論是從一個全球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的地位出發,還是從中國經濟轉型之大計,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都是必備的前提。很顯然,中國經濟的未來取決於改革是否強力推動,市朝力量是否持續增強,創新的元素是否成為新的驅動力,內需能否成為最主要的力量,而不是依靠貨幣貶值繼續走過去依靠外需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