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李叔同、蘇曼殊:殊途同歸入法門

http://www.CRNTT.com   2011-11-06 09:36:39  


 
世事紛擾,唯有向佛

  1912年3月初,蘇曼殊返回祖國。然而等待他與李叔同的並非和平氣象,而是一場亂局。

  李叔同並不熱衷政治,面對黨同伐異、軍閥混戰,他選擇拿起教鞭,“以美淑世”,在杭州一師默默耕耘,培養出諸如豐子愷、劉質平這樣的得意門生。

  蘇曼殊則借酗酒尋歡來麻痹內心,消磨長夜,據至交柳亞子回憶:“每天都有飯局,不是吃花酒,便是吃西菜,吃中菜。西菜在嶺南樓和粵華樓吃,中菜在杏花樓吃,發起人總是曼殊。”1913年,宋案爆發,“二次革命”興起。蘇不再沉湎酒色,奮袖而起,寫下氣壯山河的《討袁宣言》。

  孰料一個老袁剛下台,眾多“小袁”又上來,民國依舊混亂不堪,蘇也唯有嗜雪茄、貪糖食、放浪形骸,半僧半俗。磨掉的是意志,垮掉的是身體,1918年5月2日,蘇曼殊病逝於上海廣慈醫院,結束了其35年短暫的“行雲流水一孤僧”的生命。

  蘇圓寂不久,魯迅的《狂人日記》橫空出世,李大釗的《庶民的勝利》見於報端,可惜他再無眼福目睹這文壇盛況……

  更令蘇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其去世後3個月,李叔同也終於披上袈裟,皈依佛門。或許二者不同之處在於,蘇欲以遁世求解脫,而李則先渡己後渡人吧。

  撰文/王學斌

  本文參考陳星《說不盡的李叔同》、邵盈午《蘇曼殊畫傳》、毛策《蘇曼殊傳論》等著作。

  來源: 新京報 2011-0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