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楊東平:教育變革有賴於底層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15:02:14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鄭也夫(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做客騰訊思享會,研討鄭也夫新書《吾國教育病理》。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我們總希望政府拿出一個完美無瑕的方案,大家照章執行,完全就改變了,殊不知全世界各國政府所做的自上而下的大規模改革,幾乎多是轟轟烈烈開始,無疾而終。”近日,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鄭也夫,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做客騰訊思享會,於北京彼岸書店研討鄭也夫新書《吾國教育病理》。 楊東平教授總結中國教育病根:文化決定論、制度決定論、環境決定論。如何解決由來已久的中國教育問題。楊東平認為:教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真正的變革力量是來自無數微小的學習型組織,希望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進入這個行業,自主應對解決問題,逐漸構成一個學習型社會,比如山西省級示範中學的“學生自主課堂”,在家上學的“家長自主式微型學校”,這才是今後真正改變教育的底層力量,是“靜悄悄的革命”。以下為發言實錄: 

  中國教育問題由來已久,那麼多年來一直成為社會各界眾矢之的,希望能破解教育難題的研究,我想歸納為三種比較主要的見解:第一,文化決定論。傳統文化、科舉文化、望子成龍、獨生子女等,千百年來改變不了,文化決定了,這是一個深刻的傳統。第二,制度決定論。今天學校所有的弊端,鄭也夫說學校沒有自主權,學生沒有自主權,所有問題都可以推到行政體制、政治體制,至少先推到高考制度,高考不改,什麼也沒用,高考要改就得要去行政化,去行政化就得改政治體制,沒用,十六大到十七大,十七大到十八大,十八大決定剛出來,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第三,環境決定論。中國整個社會性的貧富差距很大,教育中很多病態只不過是社會中的折射,很多潰敗,要求教育獨善其身好像也不現實。所以要一塊改,制度不改,讓教育改是不行的。

  這三個主流理論毫無疑問有一定的道理。我說這三個理論時,已經站在挑戰這種理論的立場上、觀點上,這個理論最大的一個毛病是把每個公民置於袖手旁觀的罵客或者看客的地位。這是制度文化、環境所決定的,無能為力。

  另外,圍繞著這麼一個制度和社會環境,總有一些地方能夠打破這種關係,做出不一樣的事情來,這些地方文化傳統、決定性因素難道就不存在嗎?比如山西晉中、安徽銅陵、邯鄲等,他們對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甚至包括杭州和成都整體都做得比較好,所以說這種事真的不是無解的,如果永遠袖手旁觀就寸步難行。

  所以我們需要一場全民族的思想解放、文化更新,建立一種教育理想共識。現在沒有共識,只有對現狀不滿。追求的理想究竟是什麼?考一個好大學,上個重點學校,如果這些是理想的話,就不用改了。如果清華、北大就是理想的話,也不用改,那麼多年都沒有進入世界前100名,香港這些學校差不多都進入了世界前50名。我個人認為對於新教育文化的更新和啟蒙很重要,如果永遠沉溺在分數至上、考試至上、望子成龍的文化中,校長、市長、家長以這種東西要求學生是不可行的。不過這個情況有些地方、有些家長開始改變,為什麼今天比過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談好的理想教育?因為中國教育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從發展階段來說整體上已經度過了極其短缺、貧困、供不應求的階段,現在中國高考,30個省的平均入學率是75%,差不多有10個省高考入學率超過90%,很多學校沒人報名,造成浪費,已經到這個階段。中小學更不用說,中小學的根本情況是教育經費大幅度增加,學齡兒童減少,比十年以前減少了1/10,還要繼續減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