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智庫:台灣的“民主割據”挑戰國家主權

http://www.CRNTT.com   2016-05-29 00:01:36  


 
  兩岸之間雖然存在著分裂,但不是領土和主權的分裂,然而台灣方面卻以“分裂國家理論”來定位兩岸關係,並以此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出發點。如此一來,統一自然就成了“改變現狀”。台灣當局所謂“主權在民”的錯誤在於:該說辭隱含著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判斷,是以“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為邏輯前提的,而事實上,台灣並非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基本預設是錯誤的,以這個錯誤預設所得出的結論自然不會正確。

  第六,“民主拒統”的實質是“民主割據”,是民主掩蓋下的“事實台獨”。國家主權的完整性被反復強調,通常發生於以下兩種情形:一是相對於外國的挑戰或傷害;二是國家內部的分離主義。長期“不統”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分離主義。“不統”是在直接分離難以實現的情況下,改變行動策略,以“不統”來維持“變相獨立”的手段。從歷史上看,地方割據其實並不挑戰國家主權,因為其並非要分離出去“獨立建國”,亦非要爭奪中央政府的權位,其僅僅反對中央政府插手其地盤內的事務,維持所謂的“內部自治”,但這也是國家分裂的一種形式。正因如此,1925年國民革命軍發動北伐戰爭,結束國內軍閥割據局面,建立統一的中華民國時,也被稱為“完成中國統一”。

  但是,當下台灣的“民主割據”與通常的地方割據有所不同,其挑戰國家主權。台灣在早期與大陸存在政權之爭(實質是挑戰中國的主權行使權),後來在無力繼續與大陸爭奪中國代表權的情況下,轉向“分離式台獨”,直接挑戰中國的領土主權所有權。在上述兩種行動均無法得逞的情況下,又開始轉向借助民主來抗拒大陸的統一,以維持事實上的割據。不過,台灣的“民主割據”與歷史上的地方割據有所不同,一是它打著民主的旗號,二是它聲稱自己是“主權國家”或“中央政府”。事實上,這無非是打著人民政權的旗號,為其地方割據增加合法性而已,但這並不能改變其地方割據的性質。台灣的“民主割據”雖然不像“分離式台獨”那樣直接分裂中國的領土主權所有權,但卻會導致中國主權行使權及其衍生權力的運行梗塞,最終會傷害中國的領土主權所有權,故為大陸方面所堅決反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