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智庫:台灣的“民主割據”挑戰國家主權

http://www.CRNTT.com   2016-05-29 00:01:36  


 
  (四)三者關係視角下的“民主分離論”和“民主拒統論”

  釐清國家主權、人民主權和民主的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地剖析並揭示台灣社會“民主分離論”和“民主拒統論”的問題所在。

  第一,在通常情況下,疆界包括國家之間的主權疆界和國家內部不同行政區域之間的行政疆界;前者是一個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後者是主權國家通過憲法進行內部行政區劃完成的。台灣與大陸的邊界不是國家之間的疆界,而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行政疆界。固然,台灣與大陸的行政管轄界限比較特殊,但並未改變其作為中國內部不同行政區域單位之間界限的性質。

  在一個正常的統一國家裡,本來應是以“主權疆界”來確定“民主範圍”(儘管主權疆界內並非均衡地同步實行民主),兩者是同一的,但台灣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在中國這樣一個內部存在“分裂分治”的國家中,台灣當局率先在台澎金馬地區完成了民主化改造。在台灣地區完成了民主化後,不斷重複著的民主實踐以及選舉政權的本土化進一步增強了台灣與大陸地區的異質性,久而久之就強化了台灣民眾的“主體性”意識,進而使得他們誤將“民主範圍”當作了“主權疆界”。然而,台灣的“民主範圍”與其“憲法”上的領土“主權疆界”並不一致,於是“台獨”人士就開始以民主來切割主權,將“民主範圍”界定為“主權疆界”,以達到“民主割據”、“事實台獨”的目的。事實表明,如果在解決國家統一和國家認同問題之前,某一地區率先實行民主化,則這一地區的部分民眾很容易誤將“民主範圍”當作“主權疆界”,進而引發國家認同危機,產生分離主義。國家領土主權疆界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這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國家統一的歷史依據。試問,為什麼大陸要與台灣統一,而不去和越南、老撾、柬埔寨等鄰國統一?就是因為台灣在歷史上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而上述三個國家在歷史上就與中國不同屬一個國家。

  第二,國家疆界的形成大致沿襲著一個歷史的傳統和習慣,該疆界內的人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倘若一部分人改變這個邊界,必然會傷害到另一部分所有者的利益。中國在國家建構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特定的主權疆界,這個疆界範圍包括大陸地區和台灣地區。對此,兩岸“憲法”均有近乎一致的規定,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的一部分;而目前台灣所謂“中華民國憲法”規定,台灣是“中華民國”(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中華民國”(中國)的一部分,亦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領土主權為兩岸全體中國人民所共有,其中的“部分人民”不能單獨擁有,正如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所說:“中國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的中國,大陸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的大陸,台灣也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的台灣”。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