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張亞中論蔡英文的難如何解

http://www.CRNTT.com   2016-04-26 00:23:13  


 
  經歷了約20年的“去中國化”的教育、文化、政治操作,2015年6月政治大學的民意調查顯示,認同自己只是台灣人的比例已經約有六成,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只有三成多,單單只有中國人認同的不到4%。而根據今(2016)年3月中旬《聯合報》最新民調,“國族認同”方面,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來到73%,創調查以來的新高;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為11%;另有10%受訪者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更嚴重的是,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原因,不是陌生,而是帶有負面的情緒。如果說,“統一”在台灣已經被妖魔化,這些年來,“中國人”也已經成為“政治不正確”的身分認同。

  台灣如果是個已經“獨立”的“國家”,這樣的認同自然是內部矛盾而已,或者台灣目前的地理位置在美國的夏威夷附近,也不會有外部問題。但是當與台灣僅隔著百里的大陸,全民幾乎一致認為“台灣人應該就是中國人”,而在台灣“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認同卻超過六成時,難以想像兩岸互信如何建立?一旦衝突會發生甚麼樣的結果?

  台灣人原本只是一個地域性的身分認同,但是在李登輝與民進黨追求“台獨”的政治訴求下,“台灣人”變成一種“國族”的身分認同象徵。為了遂行其政治目的,政客們把“台灣人”從“中國人”抽離並放在對立面,並將“中國人”塑造成一個不文明且打壓“台灣人”的他群。如果“台獨”尚有成功的機會,李登輝與若干泛綠人士或有機會被視為“台灣人”的民族英雄。但如果愚昧地以為“台獨”可行,或明知“台獨”無法做到,而且會給台灣帶來災難時,卻仍然製造“去中國化”的身分認同,這些人就是不負責任與不道德的政客了。

  政治人物有不少是不誠實的,且往往誇大不實。他們告訴民眾,教育年輕人,台灣與中國無關,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以爭取選票。一些不明究理的人,天真地將“中華民國”護照外面貼上“台灣國”貼紙,結果是被拒絕入境,遣送回來。這時候看不到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會譴責當事國,始作俑者也沒有任何的愧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