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之我見
  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換屆選舉的敏感時刻,研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及其核心內容和表達方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島內面臨著政黨輪替的複雜形勢下,對於兩岸和平發展的這一共同政治基礎,決不能有任何動搖、削弱、僵化、縮減,而必須不斷堅持、培育、擴大、夯實。為此,有必要明確大陸方面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的基本原則和出發點,正確認識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核心內容、構成要素和表達方式,為台灣地區政黨輪替後的兩岸關…
“習馬會”成果的深層解析
  萬眾矚目的“習馬會”圓滿落幕了。回想22年前,在新加坡舉行“汪辜會談”,汪道涵先生開場白的第一句話是轉達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李鵬對台灣領導人的問候,辜振甫先生聽後默然不語,下來後他對汪老抱怨,認為這樣的問候與雙方商定的會談只是“民間性、事務性”的定性不符,所以只能裝作沒聽見。22年之後,又是在新加坡,兩岸在職的最高領導人直接握手、相互問候,共進晚餐、面商國是,這是多麼巨大的飛躍?其間又經歷了多少風雨、克服多少障礙,想來真令人感慨萬千…
深情的握手:評“習馬會”
  “2015年11月7日”這個日子,註定要被歷史記住,被兩岸民眾永遠記住。兩岸分離了六十六年,兩岸的領導人終於走到了一起,舉行了“習馬會”,深情的握手,溫情的會晤,跨越了重重障礙,沒有糾纏歷史糾紛,沒有政治說教,雙方終於走到了一起,一笑泯恩仇,讓兩岸終於走向了和解。這個歷史時刻,這兩個領導人的智慧與勇氣,受到了世界性的鼓掌,這意義是非凡的,不管給予怎麼高的評價,都不為過。……
2016兩岸關係走向:“冷和平”抑或其它?
  2016年是台灣“大選”之年,選後的兩岸關係將何去何從?站在歷史的關鍵節點,人們似乎預感到了兩岸關係即將發生重大變化。在這一背景下,學界對兩岸關係的走向有許多分析和預測,其中最矚目的是兩岸關係即將陷入“冷和平”狀態。所謂的“冷和平”狀態是指雖未達到直接軍事對抗的“冷戰”,但也不是通常所謂的“和平”,而是界於“冷戰”與和平之間的一種狀態。“冷和平”是一種表面上的和平,和平底下暗藏著緊張或對抗,只是不像“冷戰”那樣公開對峙而已。那麼,…
“冷和平”:兩岸之痛
  長期來兩岸關係隨著台灣“大選”而起伏波動已成為一個規律性的現象:由於選舉過程的波譎雲詭及選舉結果給兩岸關係投下的不確定性,兩岸關係在選前會出現停滯甚至緊張;在選後,大陸經歷一段觀察期後,確定對台政策,形成兩岸新的互動模式。2016年選舉不同以往,選舉結果幾無懸念,大陸對民進黨及蔡英文已有定論,因此,2016年1月16日如果民進黨捲土重來,大陸無需像2000年陳水扁上台時那樣“聽其言、觀其行”,而是早就擬定針對民進黨、蔡英文的因應之…
柯文哲訪滬的政治意涵
  兩岸問題演變至今,是兩岸長期以來缺乏正常的交流與交往的結果,一個國家之內兩個區域,有六十多年,甚至一個多世紀的不往來,不交流,它產生的後果之嚴重,兩岸應該都有切身體會的。沒有共同的經歷,沒有共同的歷史記憶,沒有共同的語言,不產生不同的國家認同與身份認同,反而讓人奇怪了。……
美國插手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回顧與展望
  事實表明,美國插手“台灣選舉”是一個複雜的政治現象,插手的直接原因、形式、力度,特別是其影響,都與中美關係、兩岸關係、美台關係,以及台灣島內政局等因素有密切聯繫。所以,美國五次插手“台灣選舉”都有不同表現。筆者主要根據公開資料,分析美國五次插手“台灣選舉”的歷史事實,建立把握這一複雜政治現象的基本框架,為正確判斷美國如何插手2016年“台灣選舉”提供參考。……
洪秀柱探索兩岸關係“深水區”:理念與路徑初探
  三十多年來,兩岸關係經歷了重要的發展演變,從“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到兩岸制度化協商,兩岸已實現“三通”並簽署二十多項協議,搭建起多種官方或半官方交流協商機制,可以說兩岸互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甚至超出了諸多國家建構理論和國際關係研究的概括能力。那麼,兩岸關係的演變,是由宏觀規劃來主導,還是現實問題驅動的結果?這個問題不僅直指兩岸關係發展的動力與路徑,而且也與當前台灣選舉政治的脈動緊密相關。洪秀柱與蔡英文分別作為國民黨與民進黨…
洪秀柱角逐大選的三大挑戰
  2015年在洪秀柱的生命中應該是最不平凡的一年,一路走來,充滿著驚嘆號!原本只是想跑跑龍套,為國民黨的黨內初選暖暖場,卻不經意間留在舞台上唱起了主角,最後竟然要代表國民黨出征2016,並在台灣政壇吹起了陣陣“柱柱姊旋風”。離2016年1月的大選已不到半年,洪秀柱雖然取得了參賽權,但若想成功取得大位,尚面臨三大挑戰亟待克服。……
蔡英文“憲政”論述解析
  2015年6月3日,蔡英文在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時表示,未來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這是蔡英文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作肯定性表態。此話一出,引起了各界的熱議。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蔡英文的“憲政”論述?該論述與2011年的“台灣共識”相比,有何變化?其模糊性有哪幾種可能演繹解釋?該論述是否意味著蔡英文放棄了“台獨”,且接受了“憲法一…
蔡英文訪美之行的觀察與思考
  6月上旬,苦心鑽營、精心準備、小心翼翼的蔡英文訪美之行終於在藍營、綠營兩極評價聲中結束了。由於此次出訪攸關2016年台灣“大選”的最終結局,攸關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故特別引起世人矚目。……
在“共圓中國夢”中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兩岸關係經過6年多的快速發展,目前處於新的重要節點。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提出,“兩岸關係路應該如何走,這是擺在兩岸所有政黨和社會各界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攸關中華民族和國家未來,攸關億萬民眾福祉,需要我們大家認真思考。”筆者認為,兩岸同胞應該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走共同參與的和平發展道路,在“共圓中國夢”的進程中推進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正確理解和把握習近平“四個堅持”論述的要義
  陽春三月,是中國例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政協大會召開的時刻,也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政治生活表達時刻,中國政府與人民最重大的關切會在這時刻集中表達與討論。十年前的此刻,台海關係高度緊張,大陸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十年后的中國又最關心些什麼問題呢?可以說全國全球都在關注。……
對“一帶一路”的國際政治考察
  經由去年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3月兩會的系統規劃和具體部署,“一帶一路”建設已經進入正式實施階段;而在幾乎同時,經由去年底APEC會議和最近博鰲論壇的對話討論,“一帶一路”在國際間迅速發酵升溫,伴隨著“亞投行效應”而成為世界上的重大議題。然而,對這一將深刻影響國家發展和國際關係的中長期戰略,現在從經濟發展合作、互通互聯方面強調的較多,尚缺乏國際政治方面的系統考察和論證。為了積極穩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問題意識與應對策略
  2014年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取得了巨大勝利,2016年再度執政的機會大增。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民進黨能否找到一個論述來維繫兩岸政治互信,是否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它會不會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讓台灣民眾無法繼續享有兩岸和平紅利?它會不會再度成為台海局勢的麻煩製造者?這些都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問題。隨著2016年“大選”的臨近,民進黨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為此它也動了不少腦筋。……
蔡英文大陸政策新論述的虛與實
  蔡英文重登民進黨主席寶座之後,中國事務委員會在2015年1月21日召開首次會議,由於此次會議的背景相當敏感,特別是在民進黨獲得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大勝之後,民進黨未來重返執政機率大增的背景下,民進黨如何處理“九二共識”,民進黨大陸政策的未來走向,特別是如何順利走完其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無疑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九合一”選舉與台灣的街頭運動
  台灣近兩年來從“洪仲丘命案”到“大埔拆遷案”,以及“太陽花學運案”到“反核四案”,乃至“反黑心食品案”,案由無論大小簡繁,引起社會抗爭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人均會走上街頭抗爭,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社會抗爭運動。台灣把這些街頭運動稱作“公民運動”,意在將運動定性為合法合理的公民覺醒的社會運動。這是台灣沉靜近二十年的街頭運動的復活,這場街頭運動也深刻地影響了最近的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使之發生許多人意想不到的變化和結局。台灣的街頭運動或公民…
必須重新認識“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地大人多,歷史悠久,這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個性。“維護統一,反對分裂”就是這個國家的基本屬性之一,也是這個國家的基本國情,分裂是這個國家不能承受之痛,一個分裂的國家是不能真正繁榮富強的,這樣的基因和屬性決定了這個國家所有仁人志士必須具有追求統一反對分裂的能力,否則他就會被視為“儒夫”、“昏君”,被人唾棄與譴責。……
透視選後渾沌的台灣政情
  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令所有觀察家跌破眼鏡,不僅國民黨輸得意外的慘,民進黨也贏得莫名其妙,柯文哲更以無黨籍身分崛起,大贏對手24萬票,成為台北市長。這場選舉帶來巨大改變:第一,它徹底改變了藍綠政治板塊的原有界線,第二,國民黨地方執政的縣市大幅縮小,從原來的13席(內含4都),縮減為6席(只有1都),退化為第二大黨;第三,民進黨成功落實了地方包圍中央的政策,地方執政的席次由6席暴增到13席,超出民進黨原先預測最好的成績12席;第四,…
和平發展期的兩岸治權關係:1+1=3
  習近平總書記9月26日在接見台灣統派時,除了強調“和平統一”外,再度提出“一國兩制”,強調“一國兩制”是國家統一的大方針。馬英九總統在10月10日國慶上重申“不統、不獨、不武”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呼籲中國大陸走向民主憲政,及對香港抗議事件發表看法。兩人的談話,引發兩岸熱烈討論。台灣方面解讀習近平“一國兩制”的重申,是北京立場強硬的表示;而大陸方面解讀這是馬英九任內談話中最強硬的一次。多數觀察家認為,自2008年開啟的兩…
   共459條﹐第11/23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