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選舉制度芻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04 13:31:26  


 
  二,選舉活動頻繁,政治爭鬥不斷。 

  台灣大大小小的選舉名目繁多,選舉活動非常頻繁,政治爭鬥不斷。不妨把2000年以來的重要選舉羅列一下: 

  2000年“總統”大選。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 39.3% 得票率當選“總統”,結束國民黨50多年執政地位。同年5月20日陳水扁、呂秀蓮宣誓就職。失去執政權的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辭去主席職位。以36.84%得票率落敗的宋楚瑜組織親民黨,結合成第三股政治勢力。 

  2001年第5屆“立委”、 第15屆“縣市長”選舉。親李登輝人士組成“台灣團結聯盟”,國民黨撤銷李登輝黨籍。台灣政治勢力重整,“立法院”中民進黨躍居第一大黨,國民黨地位大幅滑落,親民黨崛起,但“三黨皆不過半”。 

  2002年除舉行三次基層選舉(即1月26日的“鄉鎮長”和“縣議員”選舉;3月1日的縣、市“議會”第15屆“議長”、“副議長”選舉;6月9日舉行的村、裡長和鄉鎮市民代表選舉)外,12月舉行台北市、高雄市“市長”“市議員”選舉。台北“市長”馬英九投入競選連任,民進黨推出李應元參選,馬勝李敗;高雄“市長”方面,國民黨推黃俊英迎戰尋求連任的民進黨籍謝長廷,謝獲連任。 

  2003年8月2日舉行花蓮“縣長”補選。 

  2004年3月20日舉行第11任“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選舉,陳水扁靠前一天傍晚的“兩顆子彈”以不到3萬票的微小差距獲選連任。連宋提出“當選無效”之訴。 

  同年12月11日第6屆“立委”選舉。在全部225席中,從政黨聯盟來看,泛藍陣營獲114席,占總席次255席的50.67%;泛綠陣營獲101席,占總席次44.89%;其他黨派獲10席,占總席次4.44%;其中民進黨獲得89席,國民黨79席,親民黨34席,“台聯黨”12席,無黨團結聯盟6席,無黨籍及未經政黨推薦者4席,新黨1席。這次選舉結果太重要了,泛藍勉強過半,確保了其後四年對陳水扁的制約。 

  2005年“三合一”選舉正式定案。(所謂“三合一”包括原本要年底舉行的縣市長選舉,再納入原定次年初舉行的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選舉,一並提前於當年12月3日同時舉行。據有關方面推估,“三合一”可以減少選務成本大約八到十億元,當然合併舉行出錯機率與風險也會比較大。本次“三合一”選舉,全台將設立一千四百多個投開票所,每個投開票所增加兩個選務人力,全島將增加兩千八百多個選務人員,為了提高公務人員參與選務的意願,選務津貼也將比以往增加三百元。) 

  3日晚選舉結果揭曉,在總共23席縣市長中,中國國民黨獲得14席的過半席次,民進黨獲得6席,親民黨1席,新黨1席,無黨籍1席。國民黨由原來的8席增加至14席﹔民進黨則由原來的10席下降為6席。 

  在縣市議員部分,總共901個席次中,中國民黨取得了408席,民進黨得到192席,親民黨得31席,“台聯”得11席,無黨籍人士合計得258席。 

  在鄉鎮市長方面,總共319個席次中,中國國民黨得173席,民進黨得35席,親民黨得3席,無黨籍人士合計得108席。 

  2006年12月9日,台灣本年度最重要的一場選舉,台北、高雄市長選舉揭曉。國民黨籍候選人郝龍斌當選新一任台北市長。而在高雄市,民進黨籍候選人陳菊以1114票的些微優勢取勝國民黨籍候選人黃俊英。施明德發起“倒扁”運動,國親三次發動“罷扁”案。扁家涉及多起弊案,台灣檢方檢察官陳瑞仁認定陳水扁涉嫌貪污和偽造文書,因其享有所謂“刑事豁免權”而暫不予起訴,待其被罷免或卸任後再予追究,吳淑珍遭台檢方起訴。馬英九陷入“特別費”風波。 

  2008年1月12日,台灣地區舉行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該次選舉的重大變革是采“立委”席次減半與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席次減半為113名,全台73個選區選出73名區域“立委”、34名不分區及僑選“立委”、6名少數民族“立委” 。選舉結果是,在總共113個“立委”席次中,中國國民黨獲得81席,民進黨獲得27席,其他政黨及無黨籍人士獲得5席。與本次選舉同時舉行的“反貪腐公投”和“討黨產公投”因投票人數未達總投票權人數的一半,兩項公投無效。當晚,陳水扁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 

  3月22日,舉世華人矚目和國際社會關切的台灣2008年大選順利舉行。大選得票結果,國民黨推出的參選人馬英九和蕭萬長以58.45%對民進黨謝長廷和蘇貞昌的41.55%,呈現壓倒性的勝選(7,658,724票比5,445,239票),成為下屆的台灣“總統”和“副總統”,實現了政黨“二次輪替”。 

  在台灣,每到選舉季節,各種宣傳機器全部開足馬力,日夜激戰。到處可見各種造勢活動,菜場商店,街頭田邊,各色旗幟飄揚,各種看板林林總總,大喇叭宣傳車巡街播放競選文宣。參選者身著不同的“馬甲”,或登台演講,聲嘶力竭,或深入市井,沿街拜票;或當場下跪,以示忠誠,祈求選民惜憐。 

  台灣大大小小的選舉實在是太多,選舉對於人民來說簡直就像是家常便飯,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佐料,他們的業餘生活也圍繞選舉而豐富起來。不過看到這些光怪陸離眼花繚亂的選舉現象,不少民眾已經非常厭倦了,很多人選擇了不投票,保持中立和超然來抵制被濫用的選舉。 
   
  三,選舉機器龐雜,暴露各種弊端。 

  太多的選舉帶來諸多的弊端,簡要歸納如下: 

  舉辦選舉成本昂貴,政府花費驚人。 

  這些花費包括人員工資,選票印制,參選人的得票補貼,等等。牛毛出在牛身上,浪費的資財最後都要納稅人買單。 

  選舉前後,政策買票。 

  以陳水扁為例,他上台以後,開出的“支票”主要包括兩方面: 

  第一是經濟支票。他曾先後提出多項計劃,包括把台灣建設成為矽港的計劃,把台灣建成全球運籌中心的計劃,預算為8100億(新台幣,以下均同)的“啓動台灣計劃”,預算為26500億的“六年重點計劃”,1200億的“擴大公共服務實施計劃”,以及後來提出的五年5000億的“十大建設計劃”。然而截止到他下台為止,這些計劃大多沒有付諸實踐,甚至連他自己是否還記得清楚也值得懷疑。 

  第二是福利開支,據台灣有關方面統計,他曾承諾的福利性開支達到12.5億元,相當於台灣全年財政預算支出的80%。 

  參選者花費不少,競相向企業或財團索取“政治獻金”。 

  根據台灣“選舉委員會”資料,陳水扁2004年“總統”選舉申報競選支出12億元,2000年申報的競選經費為9.49億元,都居當時“總統候選人”之冠。而2000年有連蕭配、陳呂配、宋張配、許朱配、李馮配五組參選人,除李馮配之外,恐怕花錢都不在少數。就2004年選舉的情況來看,從經費方面陳水扁一次就撥出了50億元的經費,來準備打2004年3.20選舉的文宣戰,那麼就文宣戰的陣地來講,事實上它已經通過了強大的經費支持,政治上的壓力,和某種利益的拉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不少的媒體。所以,他的文宣戰,占有天時、地利、經濟上的優勢。 

  一個“立法委員”的選舉在所在選區這樣範圍內的動員,最低的估算可能也要2500萬。鄉下地區的候選人動輒花費上億新台幣的立法委員相當之多,包括賄選、買票,就算不賄選買票,台灣相關地區傳統的選戰是怎麼個打法呢?是開流水席,就是選舉期間他的競選總部旁邊一定有個相當大的場子,裡面中午和晚上吃飯的時候,有時五次席,有時三次席,有時一百席這樣開出去,相關地區選舉的時候最高興的事就是攜家帶眷去吃選舉飯。開飯時間只要在場的人,都可以得到一個價值80-100元的便當盒飯。巨額花費哪裡來?僅靠黨派的競選補貼肯定是杯水車薪,那麼除個別人家財雄厚外,只有向社會索取政治獻金來支應門面。這就為財團介入選舉提供一個渠道。陳水扁及其家人公開或私下將權力當作商品交換,現在正在追查的二次金改,購地案等就是明證。
 
  “賄選”花樣翻新,選舉風氣敗壞。更有黑社會的介入,給台灣選舉蒙上了“黑金政治”的陰影。 賄選的名目眾多,各有高招。被檢舉的賄選手段以旅遊、餐會、送禮品等為主。什麼走路工、香油錢、購物券,不一而足。據傳,在一次“立委”選舉時,執政黨大聲說要“捉賄選”,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最終不乏“銀票打倒選票”現象發生。台灣沿海地區買票的價碼節節攀升。選舉前一天晚上,一票的價格從1000元跳到3000元!桃園縣觀音鄉一戶5口的農民,日前收到某候選人的每票1000元,後來又有另一名選情告急的候選人派人造訪,加碼到每票3000元,要他家的5票全部改投這名候選人。由於警察加強查賄,有些奉命給候選人買票的人不敢送錢給不熟悉的村民,但已經收了好處費,競選總部又評估選情告急,如果他的責任區開不出預估票數會很沒面子,只好硬著頭皮,抱著10多萬元到處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