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可能樂觀估計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4 23:26:52  


  作者:徐淼焱 北京 媒體

台灣年底所謂的“五都選舉”結束後,國民黨無論輸贏,與大陸開始政治協商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如果國民黨在選舉結果中處於劣勢,士氣低落,很有可能把敗選的原因間接歸咎於兩岸關係,認為島內民眾沒有支持兩岸關係,兩岸關係的作用沒有在選舉中顯現出來,因應未來的選舉,國民黨還願意進一步開拓兩岸關係麼?肯定不會!如果國民黨在選舉結果中取得優勢,則姿態更高了,要求更多了,想法也就更多了,也不會即刻開始與大陸政治協商,2011年兩岸政治協商的又一個黃金期可能會被錯過。但願這個判斷是不準確的。 

台灣方面聲不離口的“民意”基礎,毋寧是一個借口。國家統一歷史上,沒有一個完全成熟的“民意”會徹底走在政治力量的前面並能夠支配它。指望用完全的“民意”來完成統一,除了一廂情願,就是不切實際。鄭成功收複台灣,好像也不是台灣“民意”直接作用的結果。清朝完成對台灣的統一,台灣“民意”起多大作用?台灣光復,“民意”的作用有多大?政治勢力、政治力量的作用才具有決定意義。說什麼條件不成熟,“民意”不支持,會留下後遺症,鄭成功收複台灣,清朝統一台灣,台灣光復,好像也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改朝換代了,台灣民眾不是依然生活得很好麼?倒是殖民主義、軍國主義的畸形統治,給台灣留下了後遺症。 

人們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可能樂觀估計了,低估了兩岸關係發展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認為在和平發展的背景下,通過經貿人員的交流,拉近兩岸之間的距離,只要台灣當局與大陸展開政治協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殊不知台灣當局在這裡反而成為障礙,把兩岸交流合作的成果閹割了,肢解、歪曲、利用台灣民意,以保持他們政治體系上的自主性,維持偏安局面。 

維護他們的自主性,是台灣當局的核心利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這兩個政治體系,本質上是矛盾對立體,更多時候表現出一種有我無你,有你無我的狀況,相互有排他性。從歷史淵源、現實狀況來看,又存在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情形。兩個政治體系的矛盾對立,是內戰遺留的問題,繼續用戰爭的方式來解決這個矛盾,現在可能不太合適了,因為前人用戰爭的方式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兩個政治體系的矛盾對立,用排他性的方式去解決,一方徹底屈服另一方,大陸去統一台灣,或者台灣去統一大陸,都是很艱難的事情,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大陸、台灣兩方面不管採取什麼方式,單方面要求另一方改變、變化以達到統一,可能性不是很大。這種思維和行事方式,仍然是強迫式的並具有排他性質,不符合和平統一的內在要求。在和平統一的前提下,解決這個矛盾問題,使對立的雙方達到和平統一,不是消極等待,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只能在現實中探索、尋找這種方式方法。 

有一種認識是,將來兩岸走向統一,兩岸雙方都要變化,各自在保持既有體制體系和特征的基礎上,在一些方面應有取舍轉變,求同化異,走向統一。大陸的事情辦好,台灣的事情好辦;大陸事情辦不好,台灣的事情不好辦。這個過程中,大陸方面具有重要的主動性,台灣方面不要不愛聽,這是歷史和現實所決定的,不承認這一點,現實中會出現反常情況。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