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危機意識與信仰的守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8 09:18:25  


  作者:楊升庵 江蘇南京 助理研究員

  這是一個社會大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人心大波動的時代。

  60多年的風雨歷程,在一次次痛苦和失敗中覺醒的中國人並不曾倒下,即使是在溫飽不濟、前途未蔔的多舛歲月中,依然有戰天鬥地的豪情;30多年的改革開放,從激進盲從和貧弱交困中逐漸走向富裕和繁榮,民族復興的曙光終於一點點掙扎著開始躍升於世界的地平線。

  習慣了花團錦簇,便容易忘記開天辟地時的篳路藍縷;唱多了繁榮盛世,便容易忘記擦亮刀口槍尖的鐵銹。國家之中,先烈與前輩浴血拓荒的初衷是追求一個更為公正、合理、有序的社會秩序,是為了後人能有更加安逸的生活。我們正在靠近先輩前赴後繼時的理想,當然,我們也在逐漸忘卻先輩們傳承下來的信仰。失去了信仰,我們在精神上沒有了依靠,在思想上沒有了動力,在行動上沒有了方向,在人世中沒有了最終的追求,危機便隨時來襲。

  最大的危機來自我們的內心 

  胡錦濤總書記在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我們黨面臨的“四種危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這是對全黨發出的警醒。從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在抵抗外侮,追求民族獨立與自由的道路上,無數次流血犧牲都沒有改變最初的信仰和追尋。在追求理想的這條路上,危機重重,困難重重,但憑靠一腔熱血和無限忠誠,開拓者們在蠻荒之地上辟出了一片錦綉花園。即使這樣,危機依然處處存在,時時存在。
 
  世界局勢的動蕩不安,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地去認識在這個世界的面貌。在我們的外圍,軍事強國動作不斷,設軍事基地、搞軍事演習、建軍事同盟,對我包圍遏制之勢昭然若揭。儘管,有的國家一再強調並不針對中國,也無意尋求遏制中國,但畢竟事實勝於雄辯,辯解無法改變當前我周邊地區的軍事態勢。在這種情況之下,有的人認為,我們的國家安全已經陷入危機之中。其實不然,外部危機越甚、安全壓力越大,越能夠促使我內部團結,上下一致,從而衍變出巨大的斥外力,能夠自覺爆發,愈見堅強。
 
  然而,真正的危機卻來自於我們的內心。這種危機表現在我們思維的僵硬、視角的短淺、眼界的狹隘,也表現在我們過分強調物質上的欲望而忽視精神的內涵,還表現在我們對未來缺乏更崇高的憧憬,缺乏積極進取的活力,還有就是,我們喪失了對信仰的恪守與執著。信仰缺失,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危機。因為缺失信仰,所以個人主義盛行;因為缺失信仰,所以犬儒主義大行其道;因為缺失信仰,享樂主義、安於現狀的思想滋長蔓延。我們並不畏懼危機,也並不害怕困難,我們擔憂的是在危機面前,我們依然不知覺醒。毛澤東主席告誡過我們,有很多人在與敵人鬥爭的過程中不愧於英雄的稱號,最後卻倒在了敵人的糖衣炮彈之下,究其原因,就是信仰的缺失,是內心的腐化。

  危機中需保持頭腦的清醒 

  不久前,《環球時報》刊載了某教授的一篇文章,文章認為“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不能從一己好惡出發,對任何一個國家預設立場和態度,更不能老是以一種“受難者心理”,始終走不出近代弱國思維的陰影。在處理中美關係過程中,要堅持原則,根本在於實事求是。在全球化時代,中國不能為一己之私而樹立一個假想敵。”不可否認,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時,堅持原則是基本態度,實事求是也是根本方法。但是,不能認為設立假想敵就是“弱國思維”,也不能認為就是“受難者心理”,這種有失偏頗的解讀實在難以接受。

  教授在文章中認為,“逢美必反是愛國,說美國幾句好話就被罵為漢奸”,還認為“判斷美國對華影響的客觀標準是國家利益,不能帶有任何感情色彩,更不能意氣用事。”我們需要指出的是,中美兩國從朝鮮戰場開始,恩怨情仇一直糾纏交織。從尼克松訪華到今天的40年中,兩國在關係發展的大主流上是清晰且一致的,當然,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對我國的遏制企圖也是一直存在的,這種戰略企圖不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對華專家喬治•凱南就已經提出針對中國的“遏制策略”,以後的歷屆美國政府,在對華關係上也始終從未忘記這一點。然而,在對待美國的問題上,中國人的態度和感情應該說是理性的,中國人也沒有激進到“逢美必反”,更沒有無理到“說美國幾句好話就被罵為漢奸”,教授這種先入為主,為國人預設立場的方式未免太過粗糙。

  在談到“判斷美國對華影響的客觀標準是國家利益”時,筆者略有疑惑。此處的“國家利益”語義模糊,不知此處的“國家利益”教授所指為何國之利益?放開這些不管,若按教授之語,庚子賠款下出了清華大學、協和醫院等,但是據筆者所知,庚子賠款用的也是中國人的錢,如果就此對美國人“感恩戴德”,則置家國祖宗於何地?一點點蠅頭小利,如何能夠彌補美國人從華夏大地上掠走的如山財富?又如何能彌合中國人身上隔代的傷?美國人是講求實用主義,但是對自己講,也就是只要對美國有利,什麼手段都可以用。在這種情況下,教授指出,“中國的選擇很簡單,那就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堅持原則,反對違約。”筆者不禁想問,中國該堅持什麼樣的真理?修正什麼樣的錯誤?堅持什麼樣的原則?反對誰的違約?中國很清楚,同美國及其他國家搞好關係,有助於自身發展,這點已不用證明。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自身安全環境的危機意識。鄧小平是說過,“中美關係終歸好起來才行。”可是,影響中美關係的因素難道是中國嗎?難道中國屈從美國的態度,亦步亦趨,才能好起來嗎?非也!以教授這等“博學大儒”,怎能認識不到這些粗淺的道理,一葉障目,其害之深! 

  因而,筆者不禁要問,今日名校之教授,竟為誰家之代言? 

  信仰是一面挺立於危機之中的不敗之旗 

  信仰是什麼?信仰是一種高尚而恒定的精神追求。於國而言,信仰是國家文武兼備、民生為本、勵精圖治、改天換地的不朽執著;於軍而言,信仰是忠誠奉獻、枕戈待旦、無畏勇敢、責任榮譽的堅定追求;對於個人而言,信仰是一種對國家的廣大的責任感、是對民族的強烈的自豪感,同時也是對個體生命價值的不懈探尋和印證。

  我們從不畏懼失敗,我們畏懼的是在一個激蕩風雲的年紀不曾勇敢;我們從不害怕死亡,我們害怕的是在一個安逸舒適的爐火旁逐漸老去。追求一種崇高的信仰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需要認真反思的主題。畢竟,這個世界從未安定,動蕩是基本的特征。我們的國家與民族正在復興之路上不斷前行,每一個人,無論職位高低、崗位區別或是年齡大小,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使自己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緊密相連,保持強烈的危機意識,永葆純真的信仰,真正做國家的主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